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3日 星期五

    推行独特的校企合作 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十年来校企合作的实践

    符聪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03日   04 版)
    海南省国家级教学团队(畜牧专业)在论证教学成果
    海职院三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的园艺专业学生在校企合作兰花基地实训
    学生在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训
    毕业生吴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毕业生许莹获“亚洲小姐”总冠军
    学生在校企合作建设的珠宝鉴定实训室操作
    海职院目前已选派近百名学生赴法国留学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海南1988年才建省,经济基础差,高等教育发展较内陆省份而言,差距很大。这些历史因素和经济困境,迫使海南高校在建省后,尤其是建省后新办的高校,不得不在发展中另辟蹊径,积极推行和实践校企合作,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弥补自身的紧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当中,创办于2000年的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海职院),虽然起步较晚,但办学10年来,由于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很好地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学校发展很快。海职院不仅实现当年建校,当年开学,当年在校生突破1000人,而且实现了“三级跳”:2003年首批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合格评估,2005年实现了万人大学的目标,2008年跨入了全国百所示范院校建设行列。这得益于该校积极探索“三借”(借风行船、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的校企合作路子。笔者先后深入海职院和有关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和梳理该校推行“三借”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校企合作做法。

        深度校企合作的办学发展路子

        (一)“借风行船”式校企合作

        海职院由政府、大学、企业共同作为出资人,按照“产权股份化、运作企业化、后勤建设社会化”的模式创建。这是股份制大学,政府在创办时就已明确:无行政级别,无财政拨款,无财政编制,无增加投入。在经济建设的年代,这种办学模式和做法,可是一个新事物。在学校发展中,海职院开展了以下实践。

        一是借助政府推行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海职院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在国家和海南省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与海南高职院实业公司合作,打破传统高校后勤建设的模式,向实现社会化进行一步到位地建设。海职院没有投入一分钱,由该企业投入1.1亿元,迅速建成了集住宿、餐饮、购物、健身、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公寓村”。这个做法,使海职院节约了5000万元的资金投入,节省了30-50人的工资支出,成为海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建设和服务的亮点!

        二是借助政府扶贫政策的契机。海职院与国家龙头农业企业、海南上市企业——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利用该企业的养猪场,作为学生实习的基地,面向琼中、五指山等海南省中部贫困市县,举办畜牧专业“小康班”,招收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培养农村养殖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2003届畜牧专业毕业生吴师,踏上工作岗位后,自主创业办猪场,年收入超3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被评为“海南省劳模”和“全国劳模”。

        三是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海职院与海南君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创办土木工程学院(二级学院),开设了适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培养建筑市场紧缺高技能人才,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读。这一点,从2010年的招生情况看,可以得到印证:海职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专业在今年招生首次投档中就满额,且第一志愿填报海职院的考生中,理科最高分数561,为海南省同类高职院校最高分数。

        (二)“借鸡下蛋”式校企合作

        办学初期,海职院白手起家,各方面投入巨大。为了解决发展与投入的矛盾,海职院与多家企业开展了联合办学。

        合作实例一,与海南模特公司合作举办服装表演专业。作为一所新办高校,海职院没有任何服装设备用于该专业教学,要开办且办好该专业是不可能的。通过校企合作,该公司为该专业不仅投入了资金,购置缝纫机等一批专业教学设备,而且利用公司专业人员和聘用社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教师。由于海职院给予了合作企业很大的办学自主权,公司人员不仅亲自到安徽等省份招收具有服装表演条件和基础的学生,还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具体负责服装表演专业的日常教学和表演才艺的培训。该联合办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在省级以上大赛获得殊荣,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受社会肯定。2005届服装表演专业学生蒋银艳和田姗姗,分别获得法国时尚电视国际模特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冠亚军。《海南日报》报道评论说,“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由同一个省、同一所学校的选手包揽冠亚军,这在国内时尚界绝无仅有”。2007届学生许莹,在校学习期间,在该专业学习了模特表演,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项重大比赛屡获佳绩,2009年她在香港获得了“亚洲小姐总冠军”,创造了从海南走出的世界名模到“亚洲小姐”由海职院培养的奇迹。

        合作实例二,与海南省珠宝协会合作举办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专业。开办此专业时,对于专业方面的师资、技术和设备,海职院也是一穷二白。但是,通过校企合作,借助海南省珠宝协会这只“鸡”,海职院先后克服了无师资、无技术、无设备的窘境。海职院与该企业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下的“蛋”,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海职院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专业开设8年来,已有五届毕业生近500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且工作层次高,待遇好。据统计,在26家全国名牌珠宝企业中,19家有该专业毕业生;在全国近70家珠宝检测站中,40多家有该专业毕业生,国内最高权威的国家珠宝检测中心,就有该专业11名毕业生在那里工作。

        (三)“借船出海”式校企合作

        在与合作企业在办学过程中,海职院不仅深化合作,而且主动面向海外,使校企合作的空间向国际拓展。

        海职院与洋浦环海旅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球俱乐部管理)这一适应海南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在合作中,该企业不仅投入办学资金和负责高尔夫球教学场地,而且有相当的人事权,自主聘任中级以下职称的专业教师和科级以下管理人员。学校则负责与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引入国外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等优质教学资源。目前海职院已选送5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到法国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接收33名法国学生到海南实习;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招收了100名高尔夫球俱乐部管理专业学生。2010年6月,该专业又有第二届学生学成毕业,加拿大荷兰学院院长Brian McMillan专程到海职院出席了毕业典礼。海职院几年来选送到法国留学的学生毕业后成了外资企业的抢手货,其中受法国雅高集团聘请的李慧、高琼等,回国担任该集团下属的宜必思连锁酒店经理,待遇十分优厚,除奖金外,月工资为15000元。

        海职院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子,延伸到海外,借助国际的“船”,迅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知名度,既吸引了考生,又吸引了老师,使学院创办不久就从新办院校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自2002年起,海职院先后与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合作办学,形成了国际合作办学的良好局面,成为海南省唯一向国外选派留学生的高职院校。

        办学10年来,海职院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实践,受到海南省、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2008年教师节到该校慰问并调研时明确表示,“我觉得珠宝、畜牧、工程监理、园艺技术这几个王牌专业,首先都是符合海南市场需求的,为海南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优质劳动力,也解决海南就业问题。”罗保铭省长很重视海南高职教育的发展,他指出,“我们现在的职业学院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一定要与市场的需求吻合起来,而且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也应做不断的调整。例如海南搞旅游,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产业就是高尔夫球,那么我们设置了高尔夫球会管理的专业,我想这类人才将供不应求,而且教学训练都比较正规,所以毕业生能有92%的就业率,非常不简单。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为海南不断的加快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对海南发展做出了贡献。”

        深度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海职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全校其他专业做到工学结合逐步递进、深度融合,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海职院尝试和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实现形式。

        (一)“分类订单,阶段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海职院旅游管理专业为实践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素质为基础、能力为目标、技能为核心”的“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与有关企业合作,先后建成博鳌索菲特大酒店实训基地、海南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实训基地,3个校外真实企业项目、2个社会服务中心,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全程介入,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海职院园艺技术专业在尝试此模式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与海口兰花公司进行合作,依托该企业建设园艺教学实践基地。同时,采取内培外修等措施,分批选派教师到该企业挂职锻炼,打造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学团队。该团队实行“项目导向、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面向企业和社会,主动开展交流与合作,既提高教学质量,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三)“双轨分段制”人才培养模式。海职院畜牧专业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养殖业特色的“职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具有省内示范作用的企业校区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合作企业扩建一个海南规模最大的优质猪人工授精站;建成一支拥有企业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四)“多学期工学交替、渐进式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海职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热带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推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冷链物流人才职业成长规律,该专业充分利用“校内模拟+仿真”平台、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实践“理实一体、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凭借冷链物流实训基地,海职院加强了技术服务、专业咨询、职业培训与鉴定等社会服务。

        (五)“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在海职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围绕此模式,海职院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了以汽车运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成一个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国家示范性“汽车运用教学服务基地”;建成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六)“三进四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海职院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专业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四个核心、一个特色”的课程模块。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珠宝首饰教学工场。

        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探索和实践这六大人才培养模式中,海职院又通过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和提升专业建设内涵。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海职院先后建设了3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公开出版教材13部,编写30门特色讲义或校本教材,制作44个优质课件,重构6个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现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此外,海职院在洋浦保税港区、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三亚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海马汽车公司等设立了300个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

        海职院积极探索适合股份制大学发展的校企合作路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为社会培养了16000多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办学以来,海职院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省级各类重大比赛中获奖20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省内领先地位。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海职院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92%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海职院推行校企合作,是做大学校的重要且有效的途经。创办以来,海职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加了办学基础设施和软实力,缓解了师资队伍短缺的矛盾,拓宽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专业涉及工、农、文、法、管理、经济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三年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成人高等教育和短期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类型办学格局,被誉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