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前,在科研领域,抄袭、剽窃、篡改数据等造假行为不仅影响到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也影响到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度。日前,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和广西教育厅联合举办的2010诚信教育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曹南燕表示,诚信的缺失往往源于不拘小节,没有坚守住道德底线。
曹南燕说,目前的科学教育,注重的是科学知识的教育,但对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并不重视。我们在对政治思想教育投入特别精力的同时,却并未将伦理道德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往往把道德看成是小节,并且惯于口号化。这就使得人们放松了警惕,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觉得那是小事,随意违反也不是大问题。
曹南燕认为,诚信的概念除了要实事求是和坚守诺言外,还包括坚持道德理想,坚持行为标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还包括坚持科学的基本行为规范,坚持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
曹南燕建议大学开设关于科研诚信教育的公共课,与此同时,专业课老师也要在科研诚信教育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