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亚运20年:中国的变迁与超越

    李广斯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8日   01 版)

        (一)

        1990年,如果你在9月的某一天,坐上北京的公交车,也许会惊讶有些售票员身边怎么放了个小黑板,上面还写了一些数字,而当售票员告诉你中国又夺了一枚金牌,并在小黑板上记录下来时,你无疑会和其他乘客一样,为这个稍显简陋的亚运奖牌排行榜激动万分、纵情欢呼。

        2010年,如果你在11月的某一天,坐上广州的公交车或地铁,里面的电视屏幕会吸引你的注意——精彩的赛场直播、实时的信息公布以及各种温馨提示等等,一切都在感染你:这是亚运的广州。

        从1990到2010,横跨世纪的20年。20年,会改变很多事情,但20年间,有些事情也未曾改变;20年,会让人忘记很多东西,但20年间,有些东西却深深地留在人们心里。

        北京和广州,一北一南的亚运双城。两座古老都会,是地理的坐标,也是时代的缩影。20年来,城在变,人在变,但在亚运的聚会里,歌声仍旧和着歌声,梦想依然连着梦想。

        穿越时空,亚运见证中国变迁;穿越时空,中国通过亚运实现超越。

        (二)

        颜海霞,这个名字许多人恐怕都还记得。1987年,这个五年纪小学生给北京寄去了1块6毛钱压岁钱。后来,她成了“北京亚运会捐款第一人”,并受邀观摩亚运会。

        颜海霞式的捐款是一个时代的记忆。1984年,北京获得第十一届亚运会主办权,但资金的压力随即而来。北京亚运会资金总投入需25亿元,可当时国家财力有限,要靠社会集资来填补资金缺口。于是,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捐款运动。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街头小贩,抑或是农家子弟,大家多少不论,真正是“人人为亚运出力”。据统计,全民的一元、一角、一分最后汇成了2.7亿的巨款。

        带着这份记忆,如今人们在欣赏广州亚运时已然没有了那种囊中羞涩的尴尬。2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广州亚运会有了新的底气。数据显示,1989年,中国GDP为15677亿元,而2009年,仅广州市的GDP就超过9000亿元,广东全省更是达到了39081亿元。在这样的经济基础背景下,广州亚运会资金投入达1226亿元。此外,广州亚运会更是娴熟地运用了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其中,53家亚运赞助商带来了30多亿元赞助金。所有这些投入,显示了亚运的经济能量,也必会产生后亚运时代可观的经济效应。

        尤为可贵的是,广州亚运会不仅资金充裕,而且具有鲜明的惠民特色。从基础设施方面的大量投资到体育场馆的布局和利用,从“亚运大礼包”到各种补贴和馈赠,广州亚运会从一个新的角度,让民众参与亚运、享受亚运。以人为本,这是广州亚运彰显的时代标记。

        42岁的运动员张山虽已两鬓微白,但她依然说,“今后你看到一个老太太还在射击场上打枪,那肯定就是我。”在广州亚运会的靶场上,她神枪不老,再次与队友“射落”双向飞碟团体冠军。1990年,张山首次走上亚运赛场,一举夺得两枚金牌;20年后,她续写传奇,证明了一位运动员的持久生命力。

        像张山这样,跨越20年,仍能活跃在赛场的运动员不多,但她的“不老”与其说是技术的,不如说是精神的。新世纪,我国体育人才不断涌现,运动赛场潮起潮落、代际更替是十分自然之事。但各领风骚的交替,并非简单的年龄轮换,而是既有着传统的延续,又有着新精神的注入。

        许海峰是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也是北京亚运会的射击冠军。在忆及自己的那个年代时,他说:“我们那一代运动员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绝对听从组织安排,可以为了国家荣誉承担任何责任,可以为了国家荣誉什么都不考虑。”

        “为国争光”,这是中国体育健儿光荣传统,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几十年来,当国歌一次次在赛场响起时,我们的运动员将自己的运动生命与祖国荣耀紧紧连在了一起。与前辈们相比,今天的年轻运动员更在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中展现了新的内容。他们依然坚决听从祖国的召唤,能吃苦、敢拼搏,但在赛场内外,他们少了一点拘谨,多了一份个性,更以自我的挥洒显现了运动与生命之美。

        可以说,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体育健儿的艰苦奋斗,而中国体育的进步也突出表现在每一个运动员的崭新变化。如果说20年前,我们的运动员充满了英雄色彩,那么今天,他们更像给人们带来激情和快乐的明星。

        20年前的北京亚运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经典。正如人们所言,那是一场“爱国主义的大发动、集体主义的大团结、英雄主义的大拼搏、科学精神的大成功”。而今,这一笔遗产经过20年的萃炼,在广州发扬光大。

        20年前,北京亚运如同一副“强心剂”,让一个民族“大发动”、“大团结”、“大拼搏”,发出高昂的呐喊。今天,广州亚运激情依旧,但更像一个欢悦的节日,多了淡定与从容。“一起来,更精彩”,“人人都是东道主,个个都是志愿者”,人们以更加自信的胸怀迎接四方来宾,以更加轻松的心态看待赛场输赢,以更加主动的主人翁精神享受竞技带来的愉悦。

        20年前,改革开放刚刚走过第一个10年,一步步地探索,一点点地积累,“摸着石头过河”;古老中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渴望通过亚运将自己展示给世界。而今,改革开放走过第三个10年,进程势不可挡,成就举世瞩目;世界为此转移目光,期盼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

        广州亚运会已拉上精彩的大幕。广州亚运的一切,会成为美好的回忆,也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新起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