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中国既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

    绿色征途中的中国贡献

    本报记者 李金桀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8日   06 版)
    11月21日,北京石景山区首钢老厂区。首钢搬迁后,石景山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李文明摄
    绿色发展,难点在工业。中国坚决对工业污染说“不”。 朱慧卿绘

        新能源汽车、海水淡化、垃圾发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中节能、中国英利、无锡尚德、GE、西门子……在11月24日开幕的“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上,当今世界绿色产业领域的一流技术和一流企业集体亮相,让我们感受到绿色经济跳动的脉搏。

        发展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绿色经济发展迅速

        对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2007年发表的声明认为:“如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的企业,我们即可称其为绿色产业。”所谓绿色经济,则是指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为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包括修订或出台了《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投资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节能减排也是各产业振兴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国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在世界也是居于前列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十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8%,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达到10.2%。“十一五”前四年,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1.4%,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6.8%,大幅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过去四年中,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5.6%,节能4.9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1.3亿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减排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截至2009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已达9%,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值达到1.7万亿元,从业人员2700多万人,涌现出了无锡尚德、中国英利等行业领军企业。2009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居世界第一,超过2000亿元。

        同时,节能也成为许多企业生产实践中的自觉行为。工信部日前与华为公司在京签署了节能自愿协议,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承诺,以2009年发货产品单位业务量的平均能耗为基准,到2012年12月底将实现发货产品的平均能耗下降35%。

        对比世界仍有差距

        尽管绿色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工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实质性转变。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举例说,我国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吨钢的综合能耗大约高出15%,水泥综合能耗高出20%—25%。

        同时,据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平均每年只能增长8500万吨标准煤。

        “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实现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战略课题。”苗圩说。

        此外,绿色技术发展较为薄弱、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交流合作不够充分,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相关技术转让范围还很有限等,也是中国发展绿色产业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以电动汽车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此前表示,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的匹配与集成设计、整车控制技术,样车的动力性和能耗水平与国外相当,但在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还不能满足整车要求,电机、电池所需部分部件、材料仍依赖进口。

        因此,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认为绿博会将推动中外企业增进交流、创造商机。这次绿博会参会的212家企业中,有六成为国外知名企业。

        科技支撑绿色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和调整。美国、日本、韩国等纷纷提出绿色新政,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

        蒋耀平认为,尽管我国的绿色产业起步较晚,但基于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国家也不断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认为,“十二五”时期,需要把促进科技进步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撑引领绿色发展。要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在新能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领域超前部署,加大攻关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含量。

        目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苗圩认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注意与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相结合。”苗圩说,要加快建立市场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规范,避免一哄而起,盲目发展、低水平竞争;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技术管理咨询、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搭建平台、疏通渠道。

        在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看来,当前中国要尽快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首先必须进一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应逐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要素和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