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卢莉华:

    好政策兴旺了“刀马人”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2日   06 版)

        俺叫卢莉华,是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传承人。要俺讲讲这五年身边的变化,俺就讲讲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怎样兴旺了“刀马人”。

        啥叫“刀马人”?“刀马人”就是界首彩陶的俗称。研究陶瓷工艺的专家学者夸它是“东方之秀”,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有位置,不光在国内叫得响,在日本、美国、波兰、匈牙利……产品出口不下几十个国家。

        “刀马人”的历史说来话长,考古发现的东西证明它的制作工艺最晚出现在宋代。做“刀马人”用的陶土是“黄河淤”,就是黄河涨水在俺们这里沉积下的黄色粘土。到清朝末年,界首田营附近的13个村子都生产彩陶,形成了有名的“十三窑”。那时候,彩陶除了有木版年画、剪纸贴花的图案,开始把戏曲人物场景通过刻、划、堆、贴反映出来,慢慢地叫响了“刀马人”的名气。

        要说风光,远的说不清楚,“刀马人”在俺爸他们那一辈手里真是发扬光大了。俺爸叫卢山义,是当时有名的窑工,刚解放,政府就把他和卢山志送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群众艺术研究班学习,后来又组建陶器生产合作社,就是界首工艺陶瓷厂前身。那时候,俺爸被评为全国优秀民间艺人,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做出来的“刀马人”被20多个国家收藏。到改革开放以后,在韩美林老师指导下,“刀马人”有了乌金釉、金砂釉、孔雀兰釉、玫瑰红釉,低温转为高温,“三彩刀马人”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前些年,流水线生产的东西成本低,更现代。传统技艺生产的彩陶制品出现滞销,市场萧条,“刀马人”就像生了大病。治病要有良方、良药,让“刀马人”重新兴旺起来的良方、良药,就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政策。

        俺可不是唱高调,让“刀马人”妙手回春的良药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是2006年5月20日,界首彩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一年,俺也成为第一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俺和四哥卢华超,外甥曹振亚成立了“彩陶工作室”,发挥各自所长,让“刀马人”创作走上精品化路子。

        “刀马人”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俺们界首市委、市政府重视分不开。市里要把“刀马人”打造成界首的“名片”,这五年,成立了彩陶发展保护委员会和界首彩陶研究会,光是修缮、改进原有的工艺陶瓷厂,就投资300多万元,现在还要建设界首彩陶文化园。这五年,市里还建起了界首彩陶博物馆,把“刀马人”的工艺历史、演变、现状、制作流程和彩陶精品集中展示,免费开放。现在学“刀马人”的越来越多,连以前改了行的老艺人子女,也都重新干起了祖上传下的本行。

        说说俺自己。俺自己这五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忙个不停,关心“刀马人”的多了,领导、专家,还有你们记者,都要接待介绍。创作更忙啊,要把“刀马人”发扬光大。这五年,俺的作品《福娃》彩陶挂盘献给了北京奥组委,《刀马人瓶》、《八仙酒坛》、《镂空盖罐》、《四耳罐》、《三彩陶鱼》,各种评比的奖杯奖牌倒是捧回来一大堆,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刀马人”的美。

        (卢莉华口述 本报记者李陈续 通讯员戴民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