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的气息,笼罩着整个广州;志愿者的微笑,迎接着每一位宾朋。
这是一支59万人组成的队伍,老少咸集,中外汇聚。从机场到宾馆,从街道到社区,从场馆周边到公交站点……他们忙碌着、快乐着,回答询问、指引道路、维持秩序、翻译沟通,为亚运之城筑起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多么熟悉的场景,我好像又回到了我的‘蓝立方’里。”系上绚丽的“志愿彩”,曾经担任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的林玉美感慨万端。的确,从北京奥运会170万名“微笑使者”,到上海世博会200多万名传播爱心的“小白菜”,对于今天的国人而言,“志愿者”这个舶来的称号,早已不再陌生。
回望历史,每次凝聚精神、全民关注的举国盛事,都是中国志愿文化发展的强大推手,这也使我们对广州亚运有了更多的期待。
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被视作中国志愿服务的首次练兵。怀着一颗热诚奉献的爱心,40余万名“义务服务人员”聚集在亚运会旗下,为各国健儿提供了出色服务。此后,“义务服务”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志愿服务从理念到制度,都发生了诸多可喜的变化——
投身志愿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逐渐意识到,志愿服务不是一种单向的付出,而是人际之间的爱心流动;每付出一份关爱与帮助,就获得了一种滋养心灵的满足与喜悦,志愿行动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由此,一种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内心需求,一种源源不绝的“愿动力”,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志愿者队伍之中。于是,我们看到,当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全国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了2511万,志愿服务组织实施网络基本形成。
志愿服务的水准日益提升。在一次次服务社会的实际历练中,志愿者们开始反思:仅凭一颗真诚的爱心,是否能满足优质服务的需要?于是,“带着思想做志愿,凭借技能做奉献”的理念逐渐形成,志愿者们开始面临严格的选拔与培训。此次广州亚运会,每位志愿者都经历了志愿服务经验、外语、综合知识和心理等多方面考察,细致的分工、专业的培训、全面的素质,让中国志愿服务走向新高。
志愿者的心态日渐成熟。面对服务中各种各样的委屈与艰辛,志愿者们学着平静,学着体谅,学着宽容。“我们小小的谅解,会换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种付出很值得”。这样的心声,折射出志愿者们的精神成长;而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对志愿者的关心与回馈。广州亚运会尚未开幕,一场“寻找最美亚运志愿者”的活动已经拉开帷幕,人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关注,向志愿者们的爱心致敬……
有人说,一个志愿者,就是一阵清风,把爱心的种子吹送到四方。在志愿者周围,总会不断产生新的志愿者,直至志愿文化浸润每个人的内心。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志愿服务,一起来,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