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高校而言,这种“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改革相对滞后。
高校的使命是传承知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校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事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不断积累而至。因此,其内部管理必须要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好务、为师生员工服好务”这一“两为”方针。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着眼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要从三个方面转变观念:首先是教育观。如何兼顾社会发展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的统一,为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创设环境和提供保障;如何妥善解决学术取向与职业取向、学校管理中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等涉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理念与原则的问题,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适应高等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趋势的这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其次是发展质量观。作为高校来说,教育质量观应当是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知识生产质量和教育服务质量在内的三个方面的有机构成,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质量标准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质量观,会内在地影响甚至决定这种管理、评价的观念、手段与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切实转变发展质量观,从人才培养、知识生产和教育服务三者有机统一的教育质量体系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分配资源和加强科学管理,将对高校内部管理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次是管理观。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核心要素是人,是广大师生。推进高校内部管理创新,目的是为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条件,而不仅仅是为管理而管理。因此必须改变“管理就是管你,管你就要听指挥”的管理观念与权力观念,切实向引导和服务师生的观念转变,通过构建服务型组织系统,把是否了解、尊重师生,是否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作为衡量学校行政部门和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增强高校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师生、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创新。
二要进一步规范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权限,完善制度机制。首先要厘清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等业务管理的界限,通过理清并明确学校与院、系(所)的职能关系,完善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育教学督导团等教学、科研专门机构的相关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实现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业务管理相对分离,使院、系(所)特别是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教学督导团等从事教学的专门机构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与改革方案、教学改革与研究规划的编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使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专门机构在学科与科研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申报与学术成果评价、学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更大的独立自主性。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根据教学、科研专门机构共同确定的相关制度、措施和指标,来进行宏观协调、管理和考核检查,为教学科研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条件,并提供咨询和服务。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包括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在内的工作机制。教学科研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中,评价标准与指标应相对分离,以促使教学科研人员更好地潜心教学与科研、管理人员更安心细致地服好务。
三要摒弃官本位以确立学术本位,强化学术权威。促使高校内部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与相关工作提供服务,而不是过多地渗透、干预或左右学术权力的发挥,使学术发展有一个更加宽松、独立的空间,从而把对于权力的崇拜真正引向对学术权威的崇敬。特别是要改进和完善评价机制,突出和强化学校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研究规划、学术成果评价与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不仅要强调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评价的过度干预,而且还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评价监督机制、甚至引入外部同行参与评议机制等方式,确保学术评价程序上的公正、透明,保证最终评价的公正,以激发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与释放师生的创新潜力。同时,还要完善依据不同学科建立科学的学术标准的机制,一方面避免低水平重复的研究,另一方面,切合科研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可能具有失败风险的实际,宽容失败,从而给致力于前沿研究的专家、教授以宽松的研究环境与条件保障,以利于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的最终推出和杰出人才的培养。
四要突出师生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创新管理方式。高校在内部管理方式上亟须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其一,要变事无巨细的内部管理为着力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基于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管理的界限,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办学方向的把握、办学理念与精神的塑造、办学目标与思路的确立、办学资金的筹措、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等宏观发展战略的谋划和落实上,使行政部门的战略管理与教学科研业务机构的业务管理相协同、相促进,服务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其二,要变条块分割和混淆不清的内部管理为职责明确的项目化管理。与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业务机构的过程管理相协调、相适应,基于教学、科研等业务管理机构的制度、规范、指标体系等设计,科学创设管理规范与程序,更多地通过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协调和监督功能,促使教学、科研等业务机构加强精细化管理,并为其业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便利与服务。其三,要变注重具体业务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内部管理为更好地激发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通过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和工代会、学术委员会、学生组织等团体的组织体系,拓宽管理人员与师生员工沟通的渠道,把强调制度有效性和行为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依托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念来凝聚和激发潜力的文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师生对教学科研工作改革、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和有效治理机制,突出师生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落脚到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与氛围上来,为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