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羊城今宵 亚洲相聚

    ——写在广州亚运会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甄 澄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12日   04 版)
    新电视塔在亚运会开幕前以绚丽璀璨的灯光扮靓广州夜空。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11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学生们欣赏周焕英老人制作的体育健儿造型根雕作品。周焕英雕塑了体育健儿造型根雕作品70余件,表达对广州亚运会的期盼和祝福。新华社发(房德华摄)

        12天前,浦江之畔的魅力弦歌随世博落下,人们心曲难终;今天,珠江两岸的亚运盛会开启,我们翘首以盼。

        承载梦想与欢乐,追求和谐与发展,第16届广州亚运会今晚拉开大幕,一幅描绘亚运精神与亚洲梦想的画卷将在岭南大地徐徐展现。可以肯定,再次与中华文明汇合的亚细亚圣火,将点燃亚洲人民心底的和谐友谊之光,并化作一颗颗耀眼流星美妙地划过世界历史的长河。

     和谐交流,亚运记录亚洲发展

       亚运会的历史,是一部现代亚洲的发展史,而人们对平等交流与和谐发展的追求,更是历史沉淀之后的精髓。

        从“光明!自由!”到“腾飞的起点”,从“不一样的国度,共同的精神”到“亚洲人的融合”……回溯亚运会一个甲子的历程,你会发现,虽然随着时代发展,亚运会的口号与理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共同发展、和谐交流却始终贯穿其中。战后日本的崛起,东南亚经济的腾飞,中华大地上改革开放的春风……亚运会见证了亚洲人民孜孜奋斗的每一步。

        美国历史学家罗兹·默菲在其代表作《亚洲史》中写道:“亚洲人及其文化代表着全人类最重要、最丰富、最多彩的篇章。”地跨万里、人口众多的亚洲,其多元性体现在民族与文化、历史与风俗各个层面。作为亚运的“个性”所在,众多非奥运会项目正是植根于亚洲繁荣的多元文化。一位采访过多届亚运会的记者曾说,从来没有一个综合性运动会是单纯为了体育比赛而设立,亚运会尤为如此。刚刚到达广州的日本奥委会体育部部长西村贤二风趣地对记者说:“我们日本代表团在广州的每一天都是在进行文化交流。”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也说:“当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来到亚运会这座舞台时,和谐交流、互通友谊就成为他们的最终目的。”

        竞技体育的圣火燃烧流转,人类精神的薪火永续相传。这背后,正是人类之间对差异的包容,对和谐的崇尚。悉数亚运历史,你同样会发现,在被人们记住的美妙瞬间中,每每想起都会感动的,往往是这样的细节:釜山亚运会开幕式上,朝鲜和韩国运动员共擎朝鲜半岛旗,引领两国运动员、教练员手拉手步入运动场,与之相和的,是嘶哑的喊声、激动的泪水,全场沸腾……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广州亚运会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它将成为全亚洲进一步和谐交流的重要契机和精彩平台。

     圣火依旧,亚运见证中国足迹

        六年前,当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宣布:亚运会开始进入“广州时间”时,一个民族的情结被触动了。 

        1990年,一曲《亚洲雄风》唱遍北京大街小巷,“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的口号响彻神州。那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绚烂的中华文化给世人留下难忘的记忆,中国人的国家荣誉感和奉献精神也令世界赞叹。“北京亚运会是中国以博大胸襟拥抱世界的一次完美展现。”广州亚运会编号第33的注册志愿者邓亚萍,20年前在北京亚运会上拿下了3金1银,令她终生难忘,而今天作为志愿者服务广州亚运,让邓亚萍依然感到幸福。“因为我同样能在这里传递并享受友谊。”她说。的确,20年间,中国人对平等、友谊的执著追求,对全亚洲和谐发展的企盼始终未变,这或许就是中国亚运情结之所在。

        2010年,亚运再临中国,美好回忆与精彩现实交织。如果说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呈现给世界的,是在改革开放中破冰前行的中华民族,努力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脚步;那么今晚拉开大幕的广州亚运会,将是自信的东方大国再次向亚洲和世界发出的,追求友谊与发展的倡议。这背后,是20年的历史性跨越,是清晰可见的奋进之路。

        当年激情豪气,今日神采飞扬,于兼收并蓄中展现自我,于传承发扬中翻开新篇。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产业专家易剑东认为,广州亚运会将更加鲜明地显示民本取向和民生意识。广州亚组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则感觉,广州亚运会将是一个大众的节日。而在泰国驻广州总领事林培森看来,广州亚运会将成为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与亚洲和世界文化交融的大舞台。我们期待,中国与亚运的第二次“握手”,能为走过60年历史的亚运会注入新的活力。 

    世博之后,世界再度认识中国

        和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相比,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香瓷之路”,很多人并不知晓: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一条连接中亚、非洲甚至欧洲,主要运送瓷器和香料的海上航线就已基本形成。对此,历史学者给予高度评价。而今天的广州正是这条航线的始发港之一。2010年的亚运会,让这座无数次见证中外文明交流碰撞的千年商都,再次荣幸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新起点。

        一向领风气之先的岭南大地,依托改革开放30多年的底蕴,已将广州亚运会的魅力图景勾勒完毕。实际上,当中国借助举办北京奥运会跃上一个更高平台,以更为自若的胸襟与世界交流之时,它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要把亚运办成一项惠民工程,成为增进百姓福祉的里程碑。”——自筹备之初就十分明确的理念和思路,成为广州亚运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原动力。2300多个筹备的日夜,从城市建设到民生发展,从改善基础设施和保障服务的76个专项计划,到回馈民众的“亚运大礼包”……“广州亚运会创造了奥运与世博之后,世界再度认识中国的机会。”西村贤二说。

        长年生活在广州的65岁英国人理查德,是本届亚运会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说,这两年广州的空气、水、交通和人居的变化令他惊讶;而城市志愿精神的培育传承,也让他由衷赞叹。“但现在最吸引我的,是广州人脸上不断洋溢的笑容,那是东道主真心迎客的自信与幸福。”这正如日前广州市市长、广州亚组委副主席万庆良向全亚洲、全世界发出的邀请:“我可以以广州市市长的身份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们准备好了,广州准备好了!”

        和谐亚洲,激情盛会,广州亚运会必将使奥运精神、亚运精神再次升华,将亚洲梦想继续延续。

        让我们期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