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亚洲文化应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和土耳其作家论坛侧记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站 孙晓敏 李玉东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12日   08 版)

        10月下旬,“感知中国·土耳其行”中国作家团一行5人抵土,与土耳其作家联合会、安卡拉中东技术大学、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合作,以“民族文化与全球化”为主题,分别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组织了文学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作家、学者、各大学汉学系师生共二百多人。

        第一次来到人称“活着的文明史”的这片神奇土地,中国作家团团长蒋魏感觉重新享有了婴孩般的快乐。他说:“土耳其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摇篮,它轻轻摇荡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此刻我就在这个摇篮里。在这里,我们都是孩子,人类文明的孩子。”他呼吁,捍卫每个民族的文化,让子孙后代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在国内外曾多次获奖的土耳其女作家阿莉耶说:“没有人反对现代化和现代文学,但前提是要保护民族特性。有人把现代社会等同于西方,其实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概念并不能以西方标准来描述,若没有从中国到土耳其的这些东方社会的文学,全球化又从何谈起?世界正从单极向多极转化,经济方面的单极状况正逐渐打破,但文化方面还是单极状况,需要改变。”作家杜尔松·厄兹登认为,既然是全球化,那么亚洲文化应占有一席之地,土耳其也应有份儿。

        中土作家在发言中均认为,通过文化交流,借助于文学,可以使两国人民彼此更加了解和亲近。海峡大学孔子学院土方院长塞尔丘克·埃森贝尔教授说,在土耳其教汉语和介绍中国文化对两国彼此了解特别重要,文学可以使相距遥远的人们心灵迅速贴近。土耳其作家联合会代表纳兹勒·艾蕾女士热切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能尽快翻译成土耳其文,认为加强人文交流是使两国关系密不可分的基础。女作家波伊拉兹说,土作家联合会与中国作协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为增进两国文学艺术交流作出贡献。

        作家穆斯塔法·库尔特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深情地说:“我们骑着马来到阿纳托利亚,灵魂却还留在那遥远的东方,我们总想成为西方人,但其实还是东方人。东方有很好的智慧,但愿我能尽快读到中国作家的小说。”

        土耳其著名诗人、作家杜尔松·厄兹登说:“我去过许多国家,最让我震惊和感动的是2004年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看到了吐鲁番地区人类文明奇迹坎尔井和人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地域文化。这个古代水利工程建于2500年前,全长5100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些地方的暗渠甚至在地下120米。吐鲁番地区有许多民族混居,由于有了坎尔井文化,这里的各族人民从未发生过冲突和战争。这是世界上具有文化差异的人们和睦相处的最好范例。” 

        阿莉耶女士是中国伟大诗人李白的崇拜者,她在朗诵了李白的诗句后说:“李白作品的感染力无与伦比,是中国悠久而深邃的文化的代表。每当读李白的诗,我就有一种‘芝麻开门’的奇妙感觉,似乎长城的门向我打开,我真的与他见面了。”她深情地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思念李白》。中国作家团团长蒋巍大受感染,即兴和阿莉耶女士诗一首,把交流活动推向高潮。他高声朗诵道:“当我站起身,敲击土耳其的天空时,我觉得人类文明的所有宫殿都会震动。当我倾听土耳其的每朵鲜花的歌唱,我仿佛能听到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久远的歌声。当我亲吻土耳其每一条幽静的小路,我仿佛都能看到母亲从丝绸之路走去的身影。其实我的爱包括着中国广阔的大地和土耳其蔚蓝色的天空,哪怕我的爱是一棵小草,我相信它会在中国和土耳其的大地上和阳光一起生长!”顿时,大厅里响起一片掌声和欢笑。

        (本报安卡拉11月11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