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广州盛装迎亚运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1日 02版)

        听,亚运脚步越来越近。

        广州亚运组委会宣布:今天,有关亚运会的总赛程、单元赛程等已经确认,集体项目抽签已经完成;各个代表团的注册会议全部结束,运动员、随行官员名单也已经全部确认;转播机构的直播信号已覆盖到除棋类和帆船以外的所有比赛项目;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的餐饮服务已启动;有19个场馆已开始供餐;最受关注的开幕式今晚将进行最后一场预演。同时,150支医疗服务队伍已经准备就绪,3700台车投入实际营运,6万名赛会志愿者已经进入赛会服务,为亚运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广州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市副市长许瑞生向中外记者宣布,本届亚运会经过6年多的艰苦筹备,已全面准备就绪。广州已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着亚运大幕拉开的那一刻!

        准备工作就绪,喜迎八方来客

        11月9日,中国自行车队队员张磊来到广州自行车赛场进行赛前训练,训练结束后他难掩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场馆。场馆设施简洁朴素,也很便利和实用。赛道达到了北京奥运会场馆的水准。”

        和张磊一样,比赛尚未开始,就已对广州亚运场馆交口称赞的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许多运动员。

        六年里,广州和其他几个协办城市圆满地交上了包括53个比赛场馆,17个独立训练场馆的优秀答卷;广州还建设了亚运历史上首个集亚运会配套设施为一体的亚运城,这座亚运城,比赛时是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的使用区域,赛后将转型为一个新型的社区,成为居住、购物、医疗、教育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区域和区域服务中心。

        同时,一批以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社区发展相结合的亚运场馆如画卷般展开。举行开闭幕式的海心沙,赛后将成为亚运公园,用以展示亚运文化。海心沙将会与广州塔、广州博物馆、广州大剧院等建筑一起成为广州新中轴线上最能够体现城市面貌的新景观。

        对于所做的一切努力,许瑞生副市长无不自豪地说:“东道主广州表现出极高的亚运热忱,在前期完成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保证水电气供应,保证城市交通顺畅,保证空气、水和人居环境质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做好了喜迎八方来客的准备。”

        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会

        11月9日晚,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城媒体村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常,四位歌唱演员的表演引得路过的各国记者、志愿者纷纷驻足,几百米开外的媒体中心都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这只是当日启动的亚运文艺演出中小小的一幕,也是亚运会这个文化盛宴上的一道精美“小菜”。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广州的各个体育场馆、剧场舞台,都将呈上一台台令人赏心悦目的文艺演出。亚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文化盛会。

        亚运文化活动子团队主任徐咏虹向记者介绍:广州亚组委围绕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策划组织了包括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群众文化活动、赛事文化活动四大范畴的亚运系列文化活动,从11月9日晚开始至12月19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艺术家,将陆续在星海音乐厅等广州市17个演出场所举行317场演出。

        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穆萨拉姆对亚洲文化交流的魅力寄予了美好的希望。他说,亚洲是最具文化多元性的大洲。体育文化具有穿透力,可以从东到西,从印度洋穿过中东、海湾,将亚洲融为一体,传递和平的信息。

        几年来,广州已举办“印度瑰宝展”、“亚洲的记忆”摄影展、亚洲美术展等一系列文化展览与推广活动,并围绕运动和文化,举办了七期以亚洲运动与文化为主题的“亚运讲坛”。广州亚运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

        社会文明迈上新台阶

        从记者抵达广州白云机场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亲和气质和文明热情所打动:身着绿色、橘色制服的志愿者脸上满溢着友好的微笑,这微笑如广州的天气一般温暖。

        广州亚组委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亚洲人民参与亚运会。在广州市每月举行一次以“做好东道主,争当好市民”为主题的“亚运广州行”群众迎亚运文化活动,进一步掀起“迎亚运、树新风、讲文明、促和谐”全民亚运行动热潮。

        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张友泉表示:“亚运会将留给广州的最大收获,不仅仅是市容市貌的变化,而是将广州的社会文明程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也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亚残运会在广州的举办还推动了广州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对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整体文明素质,推动建设广东“首善之区”具有积极作用。

        持续惠民,提升“运动之城”品质

        早在申办之初,广州市政府就承诺:广州亚运会将会留下一笔丰富的亚运文化遗产,成果将惠及广大市民。

        时至今日,亚运会带给广州市民的持续惠民的实事,已初现端倪:亚运场馆分布在广州10个区、2个县级市,新建场馆主要分布在体育设施不足的区县,赛后可广泛为市民全民健身服务。亚运城选址广州新城区,将带动广州南拓,惠及番禺及南沙的开发。

        对此,亚奥理事会秘书长兰迪尔·辛格深表赞同,并寄予期望。他说,从小时候随父亲参加1958年东京亚运会,50多年来,亚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亚洲地位的提高,亚洲的体育水平也突飞猛进,相信此次亚运,亚洲作为新兴体育强洲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广州正以亚运场馆规划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亚运场馆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多中心、多功能的结构布局,推进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其中,广州亚运城在赛后成为新社区,将有力促进广州城市南拓发展。赛后利用方面,市民可以充分享受到亚运成果,如大学城体育场馆赛后可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场所;增城龙舟赛场将成为一个滨水公园;从化马术场赛后将成为香港赛马会的驯马基地,有利于从化旅游业发展;广州亚运馆赛时将举办体操比赛,赛后通过简单改造即可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比赛需要,兼顾举办展览会、演唱会等多种活动。

        许瑞生透露,广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专题研究已经完成,并正转化为实施计划,“让亚运成果惠及广大市民是亚运场馆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广州亚运会还将借亚运圣火传递播洒“新生活”理念,在全社会掀起全民迎亚运、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