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9日 星期二

    “厂内自治”,亚克西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王汝辉 王海政 郑明军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9日 06版)

        如何让少数民族在外工作得更舒心、更快乐,这不但需要一个企业认真考虑,也是整个社会的职责所在。最近,记者在山东省文登市兴和食品公司走访发现,企业充分尊重在岗维吾尔族职工的风俗习惯,在维吾尔族职工中间运用“厂内自治”的管理方法,赢得了一片“亚克西”的赞誉声。

    时间因“自治”而调整

        “我们吃得早,干得也早,企业因此特意调整了作息时间,这样挣的工资也多了。”9月9日,在文登兴和食品公司的加工车间,来自新疆泽普县维吾尔族职工帕特古丽告诉记者。记者发现,还不到早晨7点钟,车间里早已忙活起来,有着多年带领维吾尔族职工来文工作经历的新疆泽普县劳动力转移带队干部张伟虎介绍说,时下正值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封斋节”,按照维吾尔族的习俗,日出之后直到太阳下山这段时间是不能吃饭的,所以工人们吃得早也希望上班时间相应提前。

        为此,厂里特意将工作时间表从原来的上午7:00—下午4:00调整为上午5:30—下午2:30。“厂里共有将近300名职工,其中维吾尔族职工有178名,‘斋月’期间,其他职工也跟着早吃早干,这让我很感动。”张伟虎说。

        工作上按照维吾尔族习惯管理,生活上同样根据维吾尔族风俗“量身”安排,考虑到维吾尔族的饮食特点,厂里专门聘请了维吾尔族厨师掌勺,手抓饭、拉面、打囊等家乡饭在这里的食堂也能经常吃到。为了避免语言不通引发误会,公司的保安也多由维吾尔族职工担任。张伟虎介绍,实行“厂内自治”让维吾尔族职工在这里工作感觉很贴心,多年来厂里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

    气氛因“自治”更和谐

        在兴和食品公司的开片车间,身穿蓝色工作装的工人当中,派孜古丽一身粉红色制服格外醒目。记者看到,派孜古丽正在与一名维吾尔族职工用家乡话交流,让其将分拣出来的不合格产品重新加工。派孜古丽告诉记者,以前实行当地人管理时发生类似事件,维吾尔族职工会误认为这是故意挑自己的毛病,加之语言不通,很容易发生争执,甚至出现维吾尔族职工弃工返乡的情况。

        “维吾尔族职工和我们都是一家人,让维吾尔族职工中的优秀代表与当地干部一样参与管理,不仅能够充分调动维吾尔族职工的积极性,而且这本身也是对维吾尔族职工最为重要的尊重。”兴和食品公司董事长李进军这样认为。为此,厂里在新疆带队干部之外,根据维吾尔族职工推选结果,结合推选的职工工作表现,在维吾尔族职工中选拔车间主任和车间班长,管理维吾尔族职工的工作生活。主管40多名维吾尔族职工和26名当地职工的车间主任艾合买提说:“维吾尔族工人刚来时有些不适应,现在不适应感已经消失了。”

    功夫下在“自治”之外

        9月17日,是维吾尔族“肉孜节”最后一天,刚下班,兴和公司的文艺活动室里便热闹起来,维吾尔族职工们忙着拉彩灯、扎气球,调试音响,桌上摆满了各种水果、糖果和维吾尔族食品牛肉抓饭、囊,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派孜古丽说:“这些都是公司准备的,不用职工花钱。”

        “职工的生活公司毫不干涉,维吾尔族职工有着充分的‘自治权’,但是职工需要帮助时,公司总能够及时给以支持。”张伟虎说。他介绍,除了节日为维吾尔族职工准备牛羊肉、水果等福利品,公司还为这些职工发放150元的伙食补贴、500元的探亲补贴等,每人每年的补贴超过2000元。考虑到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厂里还建起了文艺活动室,每天随时开放,设备维护费用全由公司承担。

        企业关爱维吾尔族职工,维吾尔族职工热爱企业,在文登,维吾尔族职工与当地工人亲如一家,一幅和谐的用工图景呈现眼前。正如肉孜节上维吾尔族职工一齐高喊的那样:“文登‘亚克西’,文登是我们的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