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8日 星期一

    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

    朱爱军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08日   11 版)

        实践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不仅均指向人,就本质而言更是为了人,要符合人的“内在尺度”。然而,从人类历史和现实状况来看,并不是所有样态的“实践”对世界的改造都具有正价值、都能够体现人的本质并造福于人类,“实践”也能够造成对人的“异化”;并不是任何方式的“发展”都能够促进社会和谐、都能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展”也会带来对人的“摧残”。而且,实践样式决定发展方式,同时实践样式的选择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实践观基础上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这一问题的提出正是基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实践样式与发展方式问题的凸现与解决问题进路的选择,是以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为理论基础,并且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是构建“立美宜人”实践样式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就是:对人的“实现性终极关怀”,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就是:强调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确立“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实践样式,追求“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本人下面的经典论述(这里注重的是思想内在的贯通性与一致性而不是论述时间先后的顺序性)之中。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高度地概括了新哲学观的理论逻辑构架,特别是在第11条中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强调:“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页。)那么,人类应该怎样改变世界呢?也就是以怎样的实践样式改变世界呢?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97页。)那么,人类的整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追求是什么呢?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建构“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正是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所谓“立美宜人”就是“立美”与“宜人”的统一,所“立”之“美”是一种“宜人之美”,是人们在创造性的改变世界、构建社会、塑造人生的活动中,通过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而实现的自由,是人们自觉自由活动的目的、手段、过程、体验等整体性的和谐统一,是人们在充分展示主体本质力量的同时,感受到对主体自身关怀的境界。要旨是:以“立美的眼光”审视世界、社会、人生,以“立美方式”改造世界、社会、人生,通过“立美”实现“宜人”即通过和谐的方式实现对人的“现实性终极关怀”。“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就是以“立美宜人”为旨归、倡导以“立美”的方式“改变世界”,追求在“立美”、和谐的改造过程中及其结果中实现对人的“现实性终极关怀”。“立美”样态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改造中的呵护或呵护中的改造,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和方式建造”。

        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现实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在于,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改革、发展目标的确立,同时也是社会改革、发展模式的重建,在深层的意义上,是人的生存方式、活动样式的重建,更加凸显出人的活动样式对活动结果、目的实现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定的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着眼点的发展战略,更是一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预见、选择与建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改变实践样式、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立美宜人”的实践样态是真正体现“人的本质”的实践样态。因为,人类的本质就在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是人类本质力量在自由形式中的展现,是在真正的自由程度上,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显示人类本质力量。而且,“立美宜人”的实践样态还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最直接的、最充分的体现,是人的活动方式与目的的完满统一。只有“立美宜人”样态的实践,才能消解现代化进程中对人造成的“异化”,才能体现“人的本质”,才能建立起人与被改造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造福于人类。要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必然要选择“立美宜人”这种实践样式。

        通过“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来“改变世界”,也就必然形成一种“立美宜人”的发展方式。“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体现在发展方式上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旨在通过“立美”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进而到达“宜人”目的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并进,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变革根本目标。这种发展方式最关注的现实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的问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中的“异化”问题。主要解决,也就是纠正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即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并将“经济增长”等同于“数字增长”,而忽视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的质量;消解发展中的“单向度”带来的危害。因此,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也就是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展的样式与方式,强调人们在现实的实践活动、日常生活特别是经济活动中要从“利者首选”走向“美者优择”,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以提高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的质量为着眼点,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活动本身的层次与质量,实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活动与人的内在相宜性,从而在整个社会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和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并在现实中实现对人的“现实性终极关怀”,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提示

        样式:也可称样态,是指人们在某一领域,选择、建构、采取的特定的活动方式与模式。人们在同一领域可以选择、建构、采取的不同的活动方式与模式,就形成了不同的样式,而不同的样式基于不同的旨趣、指向不同目标,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

        实践样式: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建构、采取的特定的活动方式与践行模式。不同的实践样式体现出人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旨趣、选择怎么样的方式与模式“改变世界”。因为,并不是所有样式的“实践”对世界的改造都具有正价值、都能够体现人的本质并造福于人类,“实践”也能够造成对人的“异化”,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就存在着实践样式的选择、建构问题。

        “立美宜人”: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实践观的旨趣、主旨。本文中的“立美宜人”指的是一种引领、规范实践活动方式与模式,选择、建构实践样式的实践观的根本旨归。所谓“立美宜人”,就是“立美”与“宜人”的统一,“立美”指的不是静态地欣赏美,而是通过实践建构美、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宜人”指的就是适合人的生命、生活、生存;所“立”之“美”是一种“宜人之美”(即符合人的“内在尺度”),是人们在创造性地改变世界、构建社会、塑造人生的活动中,通过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而实现的自由,是人们自觉自由活动的目的、手段、过程、体验等整体性的和谐统一,是人们在充分展示主体本质力量的同时,感受到对主体自身关怀的境界。把“立美宜人”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与实践观的旨趣、主旨正是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