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3500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新发展农村党员中致富带头人占85%;把2.2万多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党员致富带头人占65%;把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70%以上基层干部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6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地域实际,从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进“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的“三村建设”党建工程,以此为载体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富裕民主文明的新生活,取得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的良好成效。
班子队伍带村:着眼为民
6年来,达州市农民的市场意识与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的任务十分艰巨。
“必须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式,迅速找到一个能统领农村各项工作的党建新载体。”于是,“三村建设”党建工程应运而生。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天宗说,只有把农村党建与领导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民主管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推动“三农”工作向纵深开展,实现农村科学发展。
在“三村建设”开展过程中,达州市形成了党委揽总、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乡镇组织、农户实施,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07年村级组织换届以来,全市2770多个村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市村级班子平均年龄38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达85%以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明显增强:
——立足多方引才,在回乡的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优选1200余人充实到村党支部班子;
——立足下派育才,选派1000多名市县乡机关年轻干部和1787名大学生村官到“三村建设”示范村任职;
——立足培养成才,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着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全市培养8000多名基层“双带型”干部。
人才科技兴村:着力富民
农民增收问题是达州“三农”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达州市在“三村建设”中,号召乡村干部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并通过农家课堂、专业大户带动等方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推进农业产业化,让农民在经济上得实惠,真正实现兴农富农。要致富,首先得抓教育、育人才。为此,达州市实施了万名讲师团计划、万名骨干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办好“农民夜校”、“农家课堂”等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达州市共培训村干部11000多人次、农民工480万人次,培养实用技术人才1.8万名。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和乡村人才开发示范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培养造就领军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创建市级人才开发示范村33个、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68个。
有了人才,还得有科技的支撑。于是,达州市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支持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科技服务。通过一系列抓科技、兴产业的措施,全市165家规模龙头企业、1750个农业专合组织共带动农户77.6万户,实现了户均增收300元,人均增收1000元。
民主法治管村:着重安民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达州市的基层民主改革也在有序进行。
坚持乡村事务阳光运作,规范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实施“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法;健全基层党内民主,坚持村官民选,推广“四评村官”、村务民主听证、民主议事“五步法”、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等经验;完善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坚持村事民决,研究村务请村民听证,村级重大事项交由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执行结果由村民评判议决……一系列阳光机制,使得村民自治、民主管村深入人心。
一方面,达州农村的社会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依法治村方式,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永兴镇方家沟村村民龚天富说:“村官报账,村民签字。该不该报,怎么报,报多少,全由村民说了算。”
另一方面,达州农村的工作运行规范化也不断迈进。完善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村级党组织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议、村民调解会议等村级决策会议职能;支持村工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组织等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发挥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整体建设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推行记民情日记、民主评议等制度……巨大的制度活力,使农村乡野焕发勃勃生机。
说起这一项项成果,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天宗表示,开展“三村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达州市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以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真正让农民过上富裕、文明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