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片树林,我愿收藏你的记忆,把那艰难的足迹覆平……在长春市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墙报上,这样一段教师寄语,记录着长春特殊教育的努力。
至2009年底,长春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1521人,已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技术教育)综合发展的特殊教育格局。
因材施教丰满受伤羽翼
“老师泛读、学生跟读、不断正音,有的孩子会说了,我们欣慰;有的孩子不会说,我们认为这个孩子不行。现在,我们发现,这是没能准确找到学生的病根。”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经验总结如是说。这里是全国十所“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实验校之一,接受教育的孩子像看病一样,先确诊,再开方,后治疗,最终看疗效。
要在教学中运用医学的望闻问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康复过程中,首先需要老师们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系统评估,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再制定个别教学计划,设立针对性训练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听觉有问题的,加强听觉康复;言语有问题的,加强言语矫治;语言有问题的,强化表达。在康复训练后,要重新进行新的评估,根据效果调整目标,制定新的训练内容,几轮下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听得明白、说得清楚。
你改方法,我改课本。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内容,创新开展校本编写,《自行车修理》、《美容美发》……一本本实践性教材让学生有了一技之长。
科技兴教引领未来前程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全国第一所特殊教育网校,每间学生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功能厅、多功能演播厅、多媒体律动教室、校内电视台。“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特殊教育服务”,学校坚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和利用多媒体信息知识的能力,多次派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信息技术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六十多项。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成绩都是残疾儿童在与健全儿童同台竞技中取得的。
在吉林公主岭特殊教育学校,给聋哑学生上舞蹈课的律动室,看起来普通却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设置。教室里的木制地板是特别为孩子们铺设的,墙灯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显示强弱音,让聋哑学生们看的。“上课时,音乐声要放得很大,才能让音箱产生的振动通过地板传递,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律动教师肖彦明说,每教一个舞蹈都要把音乐分成若干个小节,每小节八拍,带着学生们一小节一小节地练习。
延伸教育树立护航灯塔
长春市星光特殊儿童训练养护中心是一所自闭症康复机构,学校不但承担着训练学生的任务,还坚持定期为家长培训,创办人王淑娟就是一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她说:“家长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护航者。我们每周举办讲座,通过专业讲解,让家长接纳和理解自己的孩子,拥有积极面对的心态,学会抗争自闭症的策略和方法。”中心成立八年来,培训儿童1300余人,其中93%的孩子进入了正常幼儿园。
不一样的困境,一样的艰辛。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这些特殊的孩子离开这里,有的进入小学随班就读,有的学得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有的还圆了大学梦。如何让他们融入新环境?长春市宽城区培智学校成立了校友会,建立爱心联盟——与社区、残联、民政、红十字会等携手,搭建了爱心传递、多元救助的网络,延伸教育服务体系。特殊教师对学生来说,已是“亦师亦友亦亲人”。
为推进长春特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长春市委、市政府将特殊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制成文件。“每区建一处‘特殊教育辅读班’”、“依托幼儿园或特教学校对学龄前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做到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有保障”等条款细致入微、规定明确,一条条、一件件为特教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