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7日 星期日

    手机已经成为今天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由此产生的“段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红段子”正掀起一波净化手机文化的新浪潮。何谓“红段子”?其能否真正遏制“黑段子”、“黄段子”的传播?近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京林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倪桓博士作客光明网,与广大网友就“红段子”进行了在线交流。

    让“红段子”持续发挥社会效益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07日   05 版)
    上图为倪桓(左)刘京林(中)和主持人连冰玉。

    用“红段子”拉近心理距离

        光明网:大家都在关注“红段子”的进展,请两位老师介绍一下什么是“红段子”?

        刘京林:“红段子”就是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机短信、彩信、彩铃、图片。所谓“红”,不言而喻,就是正面的,积极、健康、向上的,“身”就是指里头有很多的养生之道,“心”就是指心理健康。

        倪桓:“红段子”有一种宣传推广的作用,在形式上是非常活泼生动的,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红”就像红色一样,充满生机,任何对人有积极作用的都可以做成“红段子”。从段子的角度讲,更侧重于接受群体的平民化,段子本身就是非常草根的传播形式,它的覆盖面、渗透面非常广,这也是现在“红段子”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关注的一个原因所在。

        光明网:“红段子”通过手机传播这种方式,会不会对不良信息的传播起到遏制的作用呢?

        倪桓:现在手机短信传播出现很多不良的信息,这是在所难免的。“红段子”的出现,肯定会对“黄段子”、“黑段子”的传播起到遏制的作用,因为正面的东西多了,负面的东西就会少。而且这是手机用户内心需求的表现,因为人性说到底还是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是能感染人的,也是我们精神世界特别依赖的东西,如果“红段子”承载着积极向上的东西多起来,我们会觉得我们的生活非常积极。之所以“红段子”有广大的民意基础就在于此,因为它比较深入人心。所谓的“黄段子”或者垃圾短信其实是对人性的伤害,有了“红段子”,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沟通情感,表达一些积极健康的、正面向上的信息。

        刘京林:存在决定意识,存在的东西大量的是红色的,耳濡目染,当然会有积极的影响。一个是物理空间的影响,手机短信是有容量的,红色的占90%,黄色的占10%,显然他接受红色的信息就多;从接受角度来讲,人的心里接受也是有容量的,从两个角度来说,肯定都是有作用的。

        另外,“红段子”多了,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过去我们的宣传比较多的是从上往下。有人曾经跟我提到过,说他读政府的报告,字儿都能看懂,但到底内涵是什么,却不能理解得很透彻。所以就需要有一些老百姓容易理解的、生动活泼的、亲切的、离他们很近的、能够拉近心理距离的一些表达方式,把健康的、积极的东西吸收进来。意识形态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它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工作。

    尊重特色 打造“红段子”品牌

        光明网:近期光明日报、光明网和中国移动联合举办了第一届“红段子”大赛,题目是“谁不说咱家乡好”,请两位老师对这个活动的展开提些建议。

        刘京林:我倒觉得从媒体角度来讲,大张旗鼓的搞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应该跟学界结合。首先要理性地界定它的概念,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我觉得应该从普及性的面上去做,和学界的研究密切结合,理论研究需要实践为其提供研究的资料、对象。

        倪桓:把“红段子”进行区域划分,会更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以“谁不说咱家乡好”为题创意很好,它可以收集到各个地域非常浓重的、原汁原味的文化。比如有些地方曲艺比较发达,可以用方言制作段子或者视频,在思路上进行扩展。

        另外,从产业的角度,要把这次活动做成一个品牌,进行一系列的流程式策划,不光是征文,还包括大赛之后的一些附属产品。像举办一些线上活动,在线下要有活动跟它呼应,真正把它作为一个品牌来推广,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应该有很多商业和文化的考虑。

        “红段子”如果要健康发展,就要从政策上保护它,在产业上给它一个良好的推动机制,在内容上要尊重中国特色的东西、尊重当地的东西、尊重一些对象感非常具体的东西、尊重深入人心的东西,关注现实的东西,这样才可以烘托出“红段子”的意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