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早已将工作日程切换至“大选模式”,仍未能阻止民主党在2日的中期选举中惨败:共和党在众议院实现乾坤挪移,由落后70多个席位转而领先近60个位席。在参议院,共和党则将其与民主党的议席差距缩小到了个位数。
有评论说,这几乎是美国社会“在最短时间里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意识形态转变”。奥巴马的“变革”口号曾经看上去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有美国学者预言将出现“长达40年的民主党时代”。然而,民主党的选民基础竟在两年间急剧削弱。曾经在2008年支持奥巴马的妇女、天主教徒、穷人和中间选民,许多都在此次中期选举中抛弃了民主党。
与刚刚结束自民党一党独大政局的日本不同,美国人似乎并不在意所谓“扭曲国会”的问题。选民们在不同政党之间摇摆,是美国的政治传统。但也有分析人士担心,近年来民意变化过于频繁,使美国的经济与外交政策难以保持连续性。
细究民主党的败因,奥巴马内外政策的“进步主义”色彩虽然招来不少争议,但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复苏政策的效果不彰。白宫易主已近两年,美国的失业率仍在10%左右徘徊,这与民众的预期相去甚远。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希望不仅是让经济“止跌”,更要“回升”。在此情形下,奥巴马出于美国发展的远景考虑,大力推动医疗改革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事务,被许多普通民众视为对就业主题的偏离。
民主党的落败,已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中选”后的美国向何处去,奥巴马在剩余的两年多任期内如何推进其“变革”日程,人们却不得而知。
首先,“变革”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国家的经济前途不明朗,奥巴马的“进步主义”思想自然成为保守主义的靶子,甚至受到越来越多中间选民的质疑。奥巴马为此曾请求选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而这正是焦虑不安的美国民众当下最为欠缺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此次中选的结果是选民们对奥巴马和民主党的不信任票,却未必是对共和党的信任票。分析人士指出,受信息技术及“极化”媒体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还在提速。人们对政治的耐心在削弱,从希望到“幻灭”的过程在缩短。
其次,美国国会可能出现“极化”政治新格局,使奥巴马提前成为“跛鸭”。在政府支出问题上,投反对票可能是共和党议员最安全的选择,否则他们就可能在下一次党内初选中被选民抛弃。民主党内也存在同样问题,由于几位最温和的民主党议员丢掉了议席,剩下的民主党议员可能会更加坚持自由主义理想。
最无奈的是,奥巴马修改不了美国选举政治的时间表。候任众议长贝纳借着选举新胜的心气儿,以奥巴马改变执政路线为前提,释出合作的“善意”。但驴象两党都明白,中期选举尘埃落定,就是2012年总统大选争夺的开端。参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在中期选举前曾对媒体表示,共和党要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奥巴马只当一任总统。 (本报华盛顿11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