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星期四

    史笔从容写画师

    ——读《华君武传》

    作者:王充闾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12版)

        华君武先生是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读者爱戴的漫画大家。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沈阳来,我有幸陪同他观看了两场足球赛。渐渐熟识了之后,在餐桌上,大家唠起了他的漫画。我告诉华先生:我是他的“铁杆粉丝”,逢画必看,一幅不漏。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内部讽刺画,大多刊发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科学分工》——两个人吹笛子,一个人按眼儿,一个人吹;《误人青春——送给离题万里的发言》;《曹雪芹提抗议》;还有一幅是讽刺戒烟的,一个人把烟斗从楼上扔下去,立刻就后悔了,飞快地跑到楼下,又把烟斗接住了。“构思太巧妙了,亏您想得出来。”先生笑说,这是依据延安时期的一个真人实事,只不过为了增强效果,把山下改成了楼下。

        今年六月份,听到华老撒手尘寰的噩耗,悲痛之余,酝酿写一篇悼念的文字。恰好这时接到友人王毅人先生的《华君武传》——由传主直接授权的第一部翔实记录这位著名漫画家、美术活动家的人生历程和艺术创作道路的传记,遂日夕捧读,聊寄哀思。毅人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学养深厚、兴趣广泛、文笔老到的散文作家。这部传记文风质朴,语言精炼,写法上却很别致,有一些可说是开创性的尝试。

        鉴于传主是一位艺术名家,以创作漫画为终身职守,因而,在整部传记中,作者始终抓住漫画这条主线。不是泛泛地写他的青少年生活,而是凸显其艺术成长之路的社会文化环境;作者写无锡、杭州、上海,都着眼于与漫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意在反映传主初识漫画、喜爱漫画并终身以之的奋斗历程。作者以艰苦的战争环境和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述传主的艺术生涯、创作实践,及其同美术界人士的相濡以沫、友情交往。传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信息,包括各种重要的艺术、学术活动,以及许许多多有趣的掌故、轶闻。

        华君武先生一贯强调画品与人品的统一,他的整个一生都是把作画与立人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传记作者在描写漫画家的成长过程中,采取双线并进、交相映衬的手法。一条线记述了画家技艺上发展进步的历程,另一条线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胸襟怀抱、价值取向,二者交融互渗,相辅相成,齐头并进。通过作者提供的大量事实、细节、场面,漫画家的精神风貌、思想境界、品格修养,历历在目,一览无余。

        在艺术手法上,这部传记有许多特点。

        其一,为了表现画家个体的成长同我国的漫画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为了表现传主绘画技艺的提高与思想品德修养的增进紧密结合,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关节点,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漫画资源。作者从漫画家两千多幅作品中选取了二百多幅,穿插到全书的各个章节中去,借助漫画作品的画面解读与背景介绍,随时昭示着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与精神世界。这样,一个个富有思想内涵的感性画面所透出的信息与意向,就要比抽象的概念更有说服力、感染力,也更具广度和深度。

        其二,传记不仅具有内容翔实、素材准确、立论谨严的品格,而且,运用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刻画细节,描摹场景,富有文学色彩。华君武的谈话具有独特风格,幽默生动,令人忍俊不禁。写在传记里,令人有“亲聆謦欬”之感,而且,立刻就会同他的漫画人物的妙趣横生的话语联系起来。“在华君武看来,‘漫画家和动物学家观察动物不一样,他是以人的心情去推测动物的。’华君武曾在住的院子里观察一群猫的活动,它们围在一起,坐在那里,它们到底想干什么呢?他弄不明白。观察了好一阵子,他发现它们是在开会,因为他想到,他就是常以这种形式开会的。”

        其三,传记在谋篇布局、结构设计上也颇具匠心。作者以漫画家的创作历程为主线,展布全局,既做到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又突出重点,关键部分铺张扬厉。开始如“江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接着是长河莽荡,源远流长,后面则是入海前的浩瀚无涯。当日漫画家在杭、沪云程发轫之时,无论是接触面还是艺术视野,范围还比较窄;后来到了解放区,伴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紧密为之服务的漫画创作,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影响在逐渐扩大;建国后漫画家任职于人民日报和全国美协,“如鱼得水”,艺术才华得以充分施展,漫画创作也呈现新的高潮,中间虽然遭遇“文革”厄运,出现了曲折,但“百川赴海”的大趋势是必然的,终于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漫画家的发展势头井喷般地一发而不可收。到此,作者改变了叙述策略,变原来的纵向延伸为横向铺排,拨出全书多半的篇幅,集中、全面地展现了传主艺术创作的辉煌,其势如“六龙蹈海,万马呼风”,局面无比壮观,令人动心动容。

        其四,凡属有关传主的评价、判断和带有结论性的意见,都坚持用事实来说话,绝少空洞的议论和抽象的概括。比如,书中关于华君武“走的是一条大众化、民族化的道路”,“开创了新中国漫画史的新纪元”这样一些带有纲领性的结论,不是徒托空言,直接立论,而是从延安战争年代谈起,通过展布漫画家的艺术实践,运用大量极具说服力的典型事实,提供科学佐证。

        披阅这部四十万字的传记长卷,我们会随时感到,漫画家华君武可亲可敬的形象就闪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仅创作成果辉煌,艺术精湛,构思巧妙,内涵深刻,画面简洁,风格独特,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漫画大家”,而且,以其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文艺界树立了榜样。作为新中国美术界的一位领军人物,他毕生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引领广大漫画家沿着“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道路健康地向前发展。

        有感于传记作者情意之真与运笔之勤,即兴题七绝一首,为赞为颂:

        史笔从容写画师,日间搜索夜间思。

        年华老去真情在,甘苦灯前一笑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