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星期四

    红段子:引领文化新风尚

    ——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龙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兰祝刚 尚明洲 江承金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04版)

        “红段子”最早由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提出来,从2005年开始,该公司连续开展了6届红段子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今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又围绕亚运会这一主题开展了新一届的红段子活动——2010年“精彩亚运 创新广东”网络文化创新创业大赛,到目前为止,参与创作与传播的用户数近3000万人,红段子累计传播量已超过7亿次。“红段子”传播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网络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它对引领文化新风尚,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作用?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

        记者:“红段子”传播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网络文化呢?

        徐龙:“红段子”是指与黄段子、黑段子等相区别,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效果催人奋进,受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红红火火”的段子。它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首音乐、一段视频、一篇小说或者一则博文。“红段子”不仅仅包括红色革命段子,还包括祝福问候、寄托思念、励志奋发、表达情思、人生哲理等等类型,具有思想性、启迪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红段子”已经成为一个传递健康、传系情感、传播知识、传送理想、传承文明的网络文化品牌。

        记者:作为6届红段子大赛的主办方,你们对“红段子”倾注如此大的精力的初衷是什么?

        徐龙:近年来,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在集团公司统一指导下,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一直把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净化无线互联网环境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积极用“疏导”的方式从正面引导通信文化健康发展,建设长效有序的精神文明共享平台。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倡导并实践“红段子”活动,一方面契合了国内净化网络环境和弘扬主流文化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引导移动信息服务从生活消费走向文化享受,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现实需要。

        记者:和普通的文化活动相比,“红段子”活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徐龙: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展文化传播活动,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红段子”活动和普通文化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体现了三个特性:

        一是内涵广泛。“红段子”来源于老百姓、根源于老百姓,摒弃了令人感到厌倦的说教式的做法,以草根化的内容表达,以更符合现代传播特征的方式来传播健康文化。

        二是载体多样。红段子以手机为主要载体,包括短信、彩信、彩铃、动漫、小说、视频以及博客等多样化的形式,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创作和转发,极大丰富了“红段子”自身的传播能力。

        三是机制长效。在创作模式上,红段子活动鼓励“草根创作,精英参与”,坚持“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指导原则,真正实现红段子的“群众创作,群众传播,群众共享”。在运营激励模式上,通过“转发分成”模式,让原创者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收益;转发者也获得一定转发奖励,打造了“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高社会效益”的创业平台,构建了红段子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正向循环机制,使之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请问“精彩亚运 创新广东”网络文化创新创业大赛进展情况如何?除了营造良好的亚运氛围,您觉得它对引领文化新风尚,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作用?

        徐龙: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它起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让主流文化“生根”。红段子以其倡导的积极、健康的精神内涵,通过成千上万的创作者和更多的传播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社会文明。

        二是让大众文化“发芽”。红段子以web2.0开放式、交互式、草根化的网络语言表达和创作模式,方便了用户就地发挥、即时沟通、实时共享,有利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实现同呼吸和深呼吸。

        三是让民俗文化“繁茂”。我们借助红段子,推动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并结合地方特色让以粤语歌、粤剧、粤菜、舞狮、龙舟、广绣、功夫茶等为核心的岭南民俗文化传承发扬。

        记者:与往届活动相比,今年的红段子活动在组织推进上有什么样的创新?

        徐龙:今年的红段子活动在策划推广方面,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平台创新。新增手机微博(139说客)和诗歌作品,进一步丰富红段子载体形式。我们还通过红段子大赛官方网站、MM、139说客、139邮箱、网络学习天地等多样化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红段子的多平台融合推广,让红段子的传播更广泛、更有效。

        二是内容创新。我们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合作,进一步将红段子推广的目标群体扩展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同时围绕“亚运会、世博会、世界杯”等重大事件及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诗润南国”中小学生诗歌节活动、“全国大学生村官微博”大赛、“关爱外来工”红段子征集及慈善公益红段子征集等特色活动,收到良好成效。

        三是模式创新。今年,我们进一步降低了红段子的参与门槛,采用“原创作品+精品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用户推荐优秀的非原创作品。

        记者:“红段子”在推广的过程,政府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何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

        徐龙:在“红段子”的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东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通过红段子平台向全省网络创业者发送祝福红段子,在妇女节当天,全省妇女同胞又收到了汪洋和黄华华同志的红段子贺卡。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部门的指导下,广东公司广泛挖掘省内各地域对“红段子”网络文化的特色需求,结合地方文化开展不同主题的“红段子”创作活动,既传播了“红段子”文化,也推广了当地特色文化,对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今年在广东开展的红段子活动为例,除了在全省层面统一征集亚运主题的红段子,我们还积极发挥各市分公司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宣传部门合作,结合本地文化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红段子主题活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