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星期四

    愉悦的阅读

    作者:周大新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04日 12版)

        我习惯以享受者的身份去读同行的作品,读完这届鲁迅文学奖备选的部分中篇小说,我确实得到了很不错的艺术享受。有的作品在精神上给了我很新鲜的刺激,有的作品让我结识了过去没有见过的有趣人物,有的作品让我见识了从未经见过的生活场景,有的作品文字灵动带给了我很强的愉悦感。我觉得2007—2009这三年我们中篇小说的收获确实丰硕,值得为之骄傲。

        《余震》(张翎著):这部作品的最大贡献是,把灾难过后的灾难呈现了出来。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太久了,那场灾难已差不多被人忘记,只在很少的时候被人提起,但这部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它还在对一些当事者的生活发生着影响,灾难其实还在持续。这个提醒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天灾人祸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地震、泥石流、传染病、煤矿爆炸、原油泄漏、车辆相撞,我们救完灾之后,要想到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无论是社会还是亲人,都要明白对遭遇灾难者心灵的援救还任重道远。

        《逝者的恩泽》(鲁敏著):作品对底层人生活的艰难有撼动人心的表现,发现了不同民族的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其实是相同的,是一首安抚人心的声调沉郁的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倾轧和烦恼苦痛的世界上,但作品中两个女人的相互理解和两个孩子之间的亲情之爱,又让人觉得人间其实是可以变得多么美好呵!

        《手铐上的蓝花花》(吴克敬著):我喜欢这部作品首先是因为它敢于直面当下尖锐的社会矛盾。拉大的贫富差距,使生活贫困的阎小样的命运开始被他人左右,资本和金钱重新显示出它逼迫人的力量。作者敢于对当下的社会问题直接发言,我很钦佩。其次,是因为作者在讲述这个残酷的人生悲剧的同时,还展示了人性中的同情、关爱和理解的力量,对这种力量的展示,让我们阅读文本时,既感到痛楚和悲忿,又觉得温暖和有希望。写社会变革过程中的负面问题,弄不好会给人一种完全冰冷的感觉,完全的冰冷会冻伤人心,这位作者既发现了生活中的冰,也发现了生活中的火,冰火同写,让我感动。

        《陌生人》(吴玄著):这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学形象——一个与社会传统要求格格不入的人。何开来这个形象,在我们过去的小说中没有出现过。一切既定的路他都不走,一切目前生活的法则他都不想遵守,一切安逸的正常的日子他都不想过,这是一个在社会变革时期彻底放逐自己的人,一个完全想按自己心愿生活的人。这大概是当下一些年轻人的心愿。

        《前面就是麦季》(李骏虎著):这篇小说在近乎平淡的叙事中为我们送来了一幅当下乡村生活的风景画。小说对生育和家族承续在乡间的地位有真实的揭示,对现代商品社会的规矩和法则对乡村生活的渗透有新的发现,对乡村人物的心理有生动真切的描绘。作品中姐姐这个人物,写得分外出色,让我们对乡村女性又添了一份敬意,这世界因有了这些心地良善的女性而让人感到美丽。

        《特蕾莎的流氓犯》(陈谦著):这部作品完成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将反思文革灾难的角度,由单纯的对制度和领导人责任的追究,深化成对每个当事者的责任追问,将一部分人靠本能自保,其人性在政治高压下变形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对这场民族灾难原因的思考,不再简单化。二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了部分校正。我们这个时代的小说提到知识分子时,他们多是以软弱、猥琐、善变、不敢承担等等负性面目出现,这与知识分子队伍的真情有不小的差距。这部小说没有人云亦云,他写了知识分子的自醒和自审意识,写了他们在良心重压下的不安和忏悔。作品也许有助于改变世人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并重获对这一人群的信任。

        《国家订单》(王十月著):小说写了经济全球化以后人的命运更加动荡和难以自我把握的现实。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同情,每个人都成了世界经济链条中的一环,都成了打工者,这是王十月的独特发现,是生活对他的馈赠。这部作品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直接体验对于创作的重要性。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是它题材的新鲜。把一头作为描述的主要对像,把小的被捉、成长、下山、归林写得妙趣横生,这在面对成人的小说中是极少见的。其二,是它对人获得动物信任过程的展现特别生动。动物见到人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心安、依赖,以至难舍难离,把人和动物的感情交流写得特别可信,就好像作者有过猎人格利什克那样的亲身经历。其三,是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使用汉语的精到本领让我叹服。他使用汉语不仅达到了准确,而且能使汉字轻灵的舞蹈,从而使小说读起来特别的顺畅、惬意和涵蕴丰富。

        《最慢的是活着》(乔叶著):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写活了一个女人,一个生活在中原的人生目标很低的女人,因这部小说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她坚强也好,愚昧也好,善良也好,偏狹也好,反正一个用自己的方式坚韧活完一生的女人站在了我们面前,成为我们审视打量中国女人的一个标本。这个女人的凡常人生,容易让我们想起自己的母亲和奶奶,会让我们不由得心生疼痛。它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选准了一个好的叙述视角。用孙女的眼睛去看奶奶,血缘上是无距离的,辈份上又是有距离的;性别是相同的,观念又是不同的;对家庭成员的爱是一致的,爱的成分和强度又是不一样的,用这种视角去看主人公,戏味、趣味、意味都出来了。

        《罗坎村》(袁劲梅著):以现代的世界的眼光回望中国乡村生活,是一部思想含蕴深邃的作品。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文字的操控,写得极是幽默机智,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但在让人笑的同时又禁不住心头一酸,为我们的乡亲,也为我们的民族。

        《红酒》(南飞雁著):这部作品给了我很强烈的阅读快感,阅读这样的作品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听说作者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他能对官场生活和官员的心理有如此精彩的描述让我大吃一惊。他在小说的最后,让那位几乎就要成为岳母的女人说的那番话真是神来之笔。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会停止写作,那样,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个好作家。

        《欢乐歌》(王松著):这部作品打动我的,首先是它对人的一种困境的发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受多种东西制约,会遇到社会的、家庭的、自然的等多种困境,这部作品的作者发现,人得了不治之症,才是人遭遇的最痛苦的困境。其次,是它对人在这种困境中挣扎的描述,语言不带温度,不动声色却又令人心惊胆寒,从而让我们真切地意识到,人有无助无奈的时刻,人不能无所敬畏。再者,是它对人摆脱这一困境道路的指引。作者在文末写的那场给小夫妻留下欢乐空间的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人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之一,大约就是用爱心创造欢乐,用短暂的欢乐去抵御陷入困境的恐惧和绝望。

        《琴断口》(方方著):这是一部对人生存在的深度探寻的小说。一场偶然的桥梁断裂塌陷事故,使一对男女的爱情和婚姻随之破裂崩塌,使我们见识了左右我们人生的外力之大。作者以丰满的人物形象、丰盈的细节和极富灵性的文字,让我们窥见了人类情感的脆弱和心灵沟通的宝贵。

        《鬼魅丹青》(迟子建著):作者用她极有功力的笔,为我们呈现了一座小城里一街两巷的日常生活图景。男女间的关系类型在这里差不多应有尽有,有让人惊奇的,有让人理解的,有让人骇然的,有让人遗憾的,这才是人间的男女,这才是人间的生活,读完这部作品,你会不由得对千差万别的男女间的情感和关系发出叹息。迟子建不仅有一支极有功力的笔,还有一双让人惊怵的眼睛,她看到了太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坝上行》(朱闵鸢著):作品对当下的士兵生活有生动的描绘,文字传神而幽默。那些极具个性的战士形象让我想起了我当年在连队当战士的经历,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带着真诚和单纯。我喜欢我这些年轻的差不多是隔代的战友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