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从电视到图书《华尔街》:

    本报记者 吴 娜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27日   13 版)
    华尔街标志——公牛雕塑
    华尔街老照片

        一条新旧夹杂的长街,掌控着世界金融的命脉。中国人第一次与华尔街的力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华尔街》中,你会与“股神”巴菲特聊聊独特的投资之道,探探查诺斯做空中国的口风,跟罗杰斯讨论时下金融危机的局势。央视纪录片《华尔街》仅仅是个开始,同名图书深入华尔街,在历史坐标中,对资本市场做一次庄重的表达!

        记者:请介绍一下创作《华尔街》这部纪录片的初衷。从创作的结果看,它体现了怎样的价值?达到预期的目标了么?

        《华尔街》主创团队:《华尔街》是在中国完善资本市场过程中一次寻找“他山之石”的行为。用《华尔街》廓清华尔街,力图给决策者依据,给从业者借鉴,给大众以启示,力图为现代金融知识的普及发挥一滴水的作用。《华尔街》就是本着这样的初衷来制作的,期望能在这个中国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发挥一滴水的作用。

        《华尔街》自9月22日开播以来,引起了热烈反响,从政府到金融行业,再到社会大众,纷纷表示赞赏和关注。我们听到了来自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声音,应该是在接近为中国决策者提供依据,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为中国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的预期目标了。这也正是《华尔街》的价值所在。

        记者:对世人来说,华尔街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街道的名称,它还有更丰富的象征意义,纪录片主要呈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华尔街》这本书和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有什么不同?把纪录片转换成图书形式时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华尔街》主创团队:我们不是在做华尔街的传记,也不是在做世界金融史,而是试图厘清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尽力在华尔街与美国经济的成长历程中,在世界金融发展的历程中找到可供借鉴的方法。

        华尔街是复杂的,也是多面的,但我们从中选取的内容是对中国有直接借鉴的部分,其用意是为塑造健康、完善的中国证券市场这一崇高而庄重的任务。我们对《华尔街》的内容圈定有两个重要的方面是不容忽视的,其一是华尔街和美国的崛起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二是解剖华尔街相关要素。不管是多么宏大的主题都是由无数鲜活而生动的细节构成的,这是创作的规律,尤其是电视载体,更加需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拍摄《华尔街》就是寻找那些鲜活而生动的故事。

        《华尔街》一书以最大程度尊重纪录片的原版解说词,个别章节为了出版需要进行了修改。电视版的解说词简单明了,更接近口头语。书中的解说词为了使读者能身临其境,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描述。为了让读者能够在读书的时候像看纪录片一样文字和画面和谐地配合,书中的图片全都采自纪录片高清版。在把这本书转换成图书形式时,主要在排版上对于文字和图片的搭配下了很多心思。编辑过程中,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深入剧组,努力了解每个导演心中不同的华尔街,尽最大力量去做一本价值感极强的《华尔街》图书。

        记者:之前也有不少电视节目延伸出图书产品,罗明副台长在《华尔街》的序言中称之为“电视阅读”,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就《华尔街》而言,它在电视表达和图书表达这两方面的优势各体现在哪里?

        《华尔街》主创团队:国外有很多的纪录片最后也都以图书形式进入图书市场,“电视阅读”是一种趋势,是同名纪录片最好的补充,也是电视传播方式的一种延伸。电视表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字、画面、现场声和音乐能够完美的结合,让观众有极强的临场感。具体到《华尔街》这部片子,我们在策划之初,就试图尽力不用报道式的、进行曲式的、宏大叙事式的表述方式,将镜头最大限度地深入华尔街“人”的行为中;寻找到世界金融史的承载物——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例如缝纫机的故事,开启世界信贷消费之先河;再如杰佛逊和哈密尔顿的争论,共同塑造了美国发展的道路。在视觉上直逼感官,尽力达到一种贴近和抚摸的效果。

        而图书是对纪录片的补充,它能让电视人在屏幕上没完成的思考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也能增添许多纪录片中没有涵盖进去的内容。《华尔街》一书的上篇主要是在电视解说词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而下篇《与华尔街力量面对面》,以自述的形式收录了沃伦·巴菲特、吉姆·罗杰斯、吴敬琏、陈志武等十二位当代金融领域权威人士的思想精华,这些都是纪录片中没有但也是我们想让大家去了解的。

        记者:在你们看来,看《华尔街》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和图书的目标读者会有区分吗?

        《华尔街》主创团队:纪录片的观众群是关注中国金融未来、关注财经电视节目、关注中央电视台的以观众为主的群体;而图书是以那些观看过华尔街相关图书并且想要在看过纪录片之后有个沉淀还想进一步去探究华尔街的读者和可能对电视的关注度不够的群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