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上说,20世纪之前的几百年,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欧洲的天下。欧洲的经济在那几百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欧洲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在那时也独领风骚。即使在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中,欧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就是证明。
19世纪末期开始,特别是经过欧洲人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最终让欧洲人意识到:欧洲世纪恐怕要彻底结束了!自从美国崛起、苏联崛起,还不说现在正在加速发展的中国、巴西、印度等等,使欧洲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今后想只靠自己,与这些国家平起平坐,难了!
二战后两个曾经兵戎相见的欧洲大国成立法德煤钢联营,以至于发展成今天已经有了27个成员国的欧盟,其最直接、最世俗的考量和实际功用,除了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像一战、二战那样欧洲人自己之间的互相残杀,就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了。其实很多欧洲老百姓心中都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担忧:欧洲会不会被淘汰?再进一步说,欧洲还有无可能重振雄风?经济上的、政治上的、科技上的、文化上的,引领世界潮流的雄风?
这里,问题就提出来了。如果要走联合图强的道路,就要面临一个放弃现有的各自权利(主权让渡)的选择。而这些权利是过去几个世纪中,各国经过多少腥风血雨才得到的。所以,对相当多数的欧洲百姓而言,让渡权利的路能走多远、自己能承受到什么程度,尚无法预料。多年来,欧洲人自己内部讨价还价、吵吵嚷嚷,从根儿上说,其实都是这个事。
自己内部摆不平,现在又冒出来个快速发展、欲图重新振兴的文明古国中国,欧洲人由此感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其实逻辑上也是自然的。把“如何看待中国”这个问题提给欧洲人,得到了不尽相同的答案。
马祖迪埃是法国国民经济统计院(相当于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现在已经退休。他认为欧洲人还没有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他以曾经终生服务过的这家法国机构为例说,他们更愿意去援助一个非洲小国的统计项目,而不是和中国的同行交流。
而比利时一个还在念私立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于勒则说,要是没有欧盟,比利时在中国面前,什么也不是——因为我们太小了!有了欧盟,虽然在中国人眼里,比利时可能还是“什么也不是”,可欧盟加在一起,那就不一样了。他还说,虽然我没去过亚洲,可我知道,欧洲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中国。
意大利一家公关公司的职员路易莎的回答却充满了亚平宁半岛的智慧:也许现在就该轮到中国了!欧洲不也曾经辉煌一时吗?大家都应该被轮到。中国人过后,也许是巴西人、非洲人……听听,她的意思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法国诺曼底一家苹果烧酒酒庄的所有者色希尔,则坦率地说,欧洲人害怕中国人。中国人太勤奋、太能干。中国经济近年高速发展,而同时欧洲企业倒闭、失业增加,即使二者没有直接关系,也让欧洲人对中国很害怕。不过,他强调说,这倒不是欧洲人讨厌中国人,欧洲人对中国人还是尊重的。
色希尔还说,他得到的“好消息”是,中国人也开始注重生活品质了——喷法国香水、喝葡萄酒、吃大餐,热衷旅游、度假、享受等等。“这样,不光我们的产品有新的市场了,特别是……”他带着资产阶级特有的审慎,表情神秘地对我说,“人,只要一开始注重享受,一般而言,工作就不那么勤奋了。这也能给我们欧洲人留点机会。”
——哦!我明白了,他的逻辑是,中国人勤奋就是威胁,中国人如果也和欧洲人一样香车美酒纸醉金迷、追求高福利早退休,那威胁好像也就没那么大了!
作者介绍:
何农,本报常驻布鲁塞尔记者,曾任本报常驻巴黎记者。出版《推开法国一扇窗》、《左岸偏左右岸偏右》、《以巴黎为借口》等多部著作。
插图作者 赵和平,本报国际部编辑,曾为文摘报美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