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经典改编为何难成经典

    薄洁萍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27日   02 版)

        经典改编是当前影视创作中格外受青睐、也格外受争议的创作行为。从《西游记》到《红楼梦》,经典作品轮番上场,不断搅动着民众的视线。然而遗憾的是,许多经典改编创新不足,糟蹋有余,引起了观众的不满。究其原因,我以为不少改编没有在以下三个过程苦下功夫。

        其一是如何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经典,实现经典的再建构。改编一定要在吃透原著和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但忠于的程度和标准是什么,值得深入探讨。比如新版《红楼梦》严格忠于原著,但“沐皇恩、延世泽”的结尾带给人的却是悲观的思考,如此一来,所谓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芒又在哪里?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无疑,改编者需要有十分的耐心去钻研经典,把握原著的基本主题、价值取向、人物命运和时代特征,找出经典中所蕴涵的能穿越时空的艺术气质和精神力量,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表达出来,构筑出一个既不失原著精髓又符合现代人心理期待的艺术空间。

        其二是如何实现经典的文学语言向影视语言的成功转换。把平面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必然面临着“死”的语言向“活”的表演的转换。让经典真正地“活”在观众心中,仅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符合大众期待和社会心理的身体、声音和情绪表达来营造直抵人心的感染力。这就需要改编者和表演者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能够抓住经典中人物的“魂”,并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准确地传达出来,而这是需要长久的钻研和打磨功夫的。卡梅隆的《阿凡达》历经11年锤炼打造,才取得今天骄人的业绩。相比之下,以为住几个月高级宾馆就可以培养出贵族气质的速成做法,怎么可能出精品?

        其三是如何使经典改编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力。经典作品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宝库,已是人们改编和创作的灵感源泉,应该与文化产业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而文化产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创新,因此,经典改编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宗旨,在于对经典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进行挖掘和发挥,从而在新的时代重塑经典,给人们带来具有现实意义的审美资源和精神资源。唯有如此,经典文化资源中潜在的文化影响力,才能真正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文化资源优势才能变成市场优势,经典作品的商业价值也才能显现。

        纵观国际市场上成功的文化产业精品,许多都是在对经典作品的自觉锤炼中充满创意地打造出来的,实现了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完美结合。因此,以为经典改编是赚钱的捷径,于是就平庸地照搬经典,甚至不负责任地糟蹋、扭曲经典,这不仅是文化创新的匮乏,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负责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