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历史碎片拼成现代文化

    ——杭州老街清河坊的时代转身

    作者:本报通讯员 鲍丰彩 记者 叶 辉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2日 04版)

        走进这里仿佛穿越了几百年的时空,橙黄色的瓦片、青白色的骑墙、高大的牌楼、蜿蜒的青石板、穿着长袍、拎着长嘴铜茶壶的茶童、姿态万千的面人泥人、流光溢彩的绸缎庄、现场翻炒的西湖龙井……今年10月中旬的杭州文博会上,这条将历史记忆恢复成现代文化的历史名街,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杭州城内的河坊街,一条有着浓郁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街。南宋定都临安后,“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清河坊由此出现,成为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街上的“老字号”商铺,如孔凤春香粉店、胡庆余药堂、万隆火腿店、宓大昌旱烟店、南北货店方裕和、王老娘木梳店、张小泉剪刀店、翁隆盛茶庄等,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这里作为杭州市区惟一的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 

        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将这一占地13.6公顷、紧挨城隍庙的街区重新开发,建成一条仿古的商贸旅游步行街,这次改建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并对粉墙盖瓦、保护修缮后的河坊街进行了业态定位:入驻河坊古街的店铺必须体现民俗古韵,包括中华老字号店、民间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古玩收藏店和旅游工艺品店等五种类型。改建后的河坊街于2001年10月开街,它还原了几百年前的御街风貌和古色古香的韵味,保持了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在这条460米长的街上,一些老字号重新开张;玉器店、明清瓷器、名人字画的古董店游人如织;穿着长袍、挽着发髻的门童站在店门外招揽客人;连路边捏泥人的手艺人,也穿着长衫吆喝。 

        2004年7月,北京同仁堂药店进驻河坊街,“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齐聚在一条街上;2008年商务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项目“邵永丰”麻糖店进驻河坊街;2009年6月始创于清光绪九年的“李赢宝堂”进驻河坊街…一位在河坊街捏糖人的老手艺人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条街上捏了7年糖人,逢到节假日一天能卖出二三百个糖人,平常的日子里也能卖出几十个。

        2009年10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以“恢复城市记忆、展示御街风采”为宗旨,进行清河坊历史遗存的综合保护和街区城市功能与产业的有机更新,将清河坊古迹区以及周边街巷打造成了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河坊街的发展本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龙头、商业为主体”的理念,形成了“商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商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自开街以来,河坊街每年都会举行各种民俗节庆活动,正月里“老街看年俗”活动;4月份举办清河沏茶会;6、7、8月份天气炎热,清河坊推出缤纷夜游活动;10月份举办吴山庙会,这也是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杭州市吴山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管理部秘书处处长孙仲杰介绍,河坊街目前共入驻商户374家,2009年整个街区的收入为6.2亿元,实现税收2870万元。

        清河坊推陈出新,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带动了杭城经济发展,复兴牵动了城市记忆的苏醒,历史碎片拼成了今日的经典,为杭城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左图:杭州市民在景色优美的西湖游览。10月16日晚,在南京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评选揭晓,杭州、成都、南京、银川、吉林、扬州、湛江、呼伦贝尔、秦皇岛、舟山十城市榜上有名。新华社发

        右图:10月19日,参观者在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上拍摄陶艺作品。当日,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出大陆及港澳台的200余名艺术家的作品。  新华社发(程瑞鑫 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