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守静 守真 守敬

    ——读《心路的历程》

    作者:李春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0日 12版)

        建明是我的同事,笃行深思,好学博闻,在新闻业务之外,于文学领域颇多涉猎,时有好作品面世。这本书是建明心路的历程、创作的结晶。

        建明的作品,有散文、杂文、随笔、诗歌、小小说、文艺评论,题材相当广阔。他的创作,发乎情动于中,恪守言之有物,因此,读来让人有感动、受启发。

        《母亲,带走一片真情》、《老屋,连同妻子的怀念》、《父母在,多尽孝》、《沈毅华,妻子思念的老师》等,都是深情之作,因为感情的充沛而很有张力。一篇作品,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读者,这条定律在建明的作品中再次得到验证。

        “文革”期间,建明在16至24岁的人生黄金时段,上山下乡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不但要接受物质生活的艰苦,还要忍受精神方面的磨炼。不过,他笔下的知青生活不只是简单的描述苦难,而是站在更高角度的回望、审视与思考。读《我珍藏37年的笔记本》、《讲故事的故事》、《不忘借书人》、《现代文明与逝去的原始森林》、《“黑牛”不再打猎了》、《长脖老等》、《我们连的孙大个儿》、《小邓——我来看你来了》、《黑狗: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跤友》等作品,我们对那一代知青,已不止是同情,也不止是理解,而是感佩。这是升华,这种升华,在建明的笔下实现了。

        建明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对北京的文化传统有着深深的眷顾,因此,他对北京这些年的一些无序拆迁是有看法的,如《古城墙飞思》、《保护好文化遗产也是政绩》、《老北京的记忆》、《北京:别让我不出家门就“背井离乡”》等篇皆是,他的批评,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建明的这些作品又一次告诉我们,笔端常带感情的言论最好看。

        八年黑龙江知青生活后,建明回到北京,被分配在一家纺织厂当保全工人,后来到报社做编辑记者,特殊的经历和职业,使他与现实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的作品,如《舆论监督的错位》、《给减负后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文化空间》、《别忘了进博物馆》、《中小学操场:不该浪费的空间》、《影院本可以不空座》、《打假,该谁来鉴别真伪?》、《让体育班也“热”起来》、《现代文明拒绝噪声》、《北京:谁来管管胡同交通》等等,都是来自现实,有感而发,这样的作品,食人间烟火,有生活气息,读起来零距离、有共鸣,备感亲切。

        建明见报的第一篇作品是1981年用郑直的笔名发表在北京晚报的短诗《落榜之后》。此后,他对诗歌的创作一直未停。建明的诗作如《煤——火祖》、《第一次约会》、《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姑娘们,让我重新欣赏你们》、《我爱你黑龙江的雪》、《前面,走过一群告别时光的农民工》等,别具一格,很有情致,也很有意趣。限于篇幅,建明这次未将诗歌部分收入本书,他打算在近期内再出一本诗集,我预祝他的诗集早日问世。

        建明靠自学获得大学中文本科和新闻专科两个文凭,成为光明日报的记者部副主任,在文学和新闻两个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对他,我始终怀着由衷的敬意。

        文如其人。建明的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静”,因为静得下来,于是能想得深、看得透,于是能排除干扰,锲而不舍;二是“真”,动真情,说真话,自然能打动人、收实功;三是“敬”,对人敬,对事敬,对生活敬,对字纸敬,这才是创作能成功的基础。当代社会,动起来容易静下来难,伪起来容易真起来难,傲起来容易敬起来难,建明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静、真、敬,难能可贵。

        我期待并相信,守静、守真、守敬的建明,一定能在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心路的历程》 王建明著 黄河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