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一次华丽转身

    一个战略抉择一幅正在展开的“水城”画卷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0日 04版)
    《锦绣江南》摄影/卢伊琳
    《双彩虹光临南宁大桥》摄影/卢伊琳
    南湖胜景
    《绿树红花碧波》摄影/卢伊琳
    《水天一色》摄影/卢伊琳
    《江与城》摄影/朱永亮
    《相思湖新景》摄影/刘昆

        金秋的邕城,翠色欲滴,江丰水美。

        民歌湖岸、可利江畔、竹排冲边,人们在紧张地忙碌,一台台机器开渠挖湖,奋力打造出一条条新水道……眼下的南宁,正在精心绘就一幅横贯南北,蓝脉绿羽的水城画卷,倾力实现一座“东方威尼斯”的荣光与梦想。至2020年,她将成为一个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中国水城。

        城市因水而灵动。

        南宁,自唐起始称邕州,这是一个与水结缘的名字。《辞源》曰:“邕,城郭四方有水,环抱而成池。”旧时邕州航运兴盛,史书记载在扬美古镇码头,就曾有过“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的景象。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仍然繁华如旧,水润丰泽。母亲河邕江,总是以其博大无私的胸怀,孕育沿岸多姿的风土人情;分布在南宁版图上的18条内河纵横交错、编织成网,生生不息地奔流着;星罗棋布的湖泊,更是与邕江共同构成了南宁的“水网骨架”。

        如果说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仅仅赋予了南宁打造“水城”的外在条件,那么多重机遇的叠加则把南宁推向了不断自我超越与发展的时代浪尖!

        南宁,素以“中国绿城”之称响誉中外。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抬头是绿、脚边是绿,放眼是绿的世界、闭眼是绿的遐思……绿色,已成为这个城市的主色调,丰盈了这个城市的色彩与内涵。截至2009年底,南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65 %和9.9平方米。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华宝钢环境奖等众多荣誉称号。

        在绿意盎然的勃发姿态中,南宁也激发出强大的自我升华的激情和动力,以奋发有为、敢于创新的城市精神,越来越为世界瞩目。一连串的时间节点,见证了绿城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自此推动了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征程。六届博览会以来,共有30多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参展参会客商达21.64万人,贸易成交额达81.71亿美元,国际合作项目签约投资额达350.62亿美元,务实推动了中国-东盟多领域交流与合作,演绎出“10+1>11”的精彩华章。

        也正是在这一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行,博览会因民歌节而多了一份精彩,民歌节也因博览会而被赋予新的内涵。此后每年金秋,各国宾朋乘着歌声的翅膀如约而来,共赴这场美丽盛宴。借助这一平台,中国与东盟在文化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顿时,北部湾畔,风起潮涌涛声急。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以投资千亿元的大手笔,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加速向区域性国际城市迈进。

        2009年,南宁又绘制新的蓝图,作出建设广西“首善之区”的决定,通过铸造“首善发展”、“首善地位”、“首善产业”、“首善环境”和“首善和谐”,为首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一个个数字在不断刷新,一个个传奇在不停书写。今日南宁,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偏安一隅的小城,而是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地迈向世界的舞台。为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凸现独特的城市生态和人文环境,当下南宁又以更高的标准、更宽广的视野,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新的坐标系上:打造“中国水城”!

        从“中国绿城”到“中国水城”,南宁将以独具魅力的“双城”形象,完成又。

        以做活“水文章”为主题的城市改造,所趋向的城市生态化意识,所谋求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将鲜明地体现南宁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致力于打造一座现代的宜居宜商城市。

        这种认知,注定建设出来的“水城”,会成为城市生态景观以及水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的典范。

        一个战略抉择

        早在2008年,南宁市就开始注重做好“水文章”,不但要给世人展示出“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还要把18条内河打造成为“舞动的城市飘带”,使南宁清得更透彻、绿得更深远、美得更醉人。

        2008年下半年,朝阳溪、二坑溪、凤凰江、良庆冲、水塘江、楞塘冲等6条内河进行整治,计划总投资413748万元。“真想快点修好,到时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到朝阳溪边散步啦!”家住秀湖花园的李女士,听说朝阳溪三期工程要“路过”家门口时,开心不已。

        “一定要把水文章做好!”2009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南宁调研时,听完“水城”规划介绍后,十分高兴地说。他指出:南宁规划得不错,特别是建成中国绿城和水城条件很好。天然的一江、十八条内河和由此规划形成的两库、六环、八十湖,建成水城的条件得天独厚,一定要让更多居民和游人享受到水城的生态魅力。  

        2009年6月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传达学习李源潮部长重要讲话精神的电视会议上指出:要重点抓好南宁发展,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做好“南宁水文章”,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南方“水城”建设的示范和典型。  

        次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就此在南宁作深入调研。当得知南宁已做好中心城水系规划,要建设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系景观时,郭声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把水这篇文章做好了,形成独特的城市灵气和个性,南宁的城市特色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南宁市要整合山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树文章”、“山文章”、“绿文章”,加快18条内河综合整治,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水城”。6月7日,郭声琨书记又作出关于加快推进南宁“中国水城”建设的重要批示。

        一石击起千层浪!南宁市委、市政府认真领会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正式将打造“南宁水城”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议程。从7月12日起,由自治区建设厅组成调研组对南宁市“中国水城”(规划)等项目进行现场考察。

        2009年7月,《南宁市城市水系整治控制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其总体规划是:形成一江(邕江)、两库(老口梯级水库、邕宁梯级水库)、南北贯城渠、六环(石灵湖环、大相思湖环、南湖环、凤凰湖环、亭子冲环以及五象湖环)、十八河、八十湖。由此,一幅横贯南北、蓝脉绿羽的水城画卷跃然纸上。根据规划,至2020年,南宁将成为一座“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上威尼斯”。 

        2009年11月28日,南宁民歌广场彩旗飘扬,瑞狮起舞,一派喜气景象扑面而来。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由此拉开了南宁全面打造“中国水城”的序幕。这个总投资高达19.8亿元的项目建成后,河道两侧将形成生态旅游区、经济繁荣的商业区、人水和谐的休闲娱乐区,成为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的标志性区域。

        一幅正在展开的“水城”画卷

        “咦,民歌湖开始注水了?”今年10月15日,当家住在附近的王忆梅大妈路过时,惊奇地发现民歌湖已是湖水盈盈,宛如碧玉般温润。

        从去年民歌节后,民歌广场便不再担任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主会场的“角色”,而被打造成一个民歌休闲公园。现今,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力争让民歌湖在今年“两会一节”前正式对市民亮相。

        由民歌广场“变身”为民歌湖,许多人喟叹,这是何等的神来之笔!改造后,湖中将清波荡漾,游人可以荡起双桨对酒当歌,沉醉其间;湖岸则被打造为沁香苑、咏竹园、棕榈岛、叠翠谷、溢彩坡、淘金滩六个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光听这名字,就能让人好一阵遐想……

        这边民歌湖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那边南湖已大口大口地“喝”上了邕江水。“哗哗哗……”9月16日,4条水管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水,给南湖注入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水花飞溅处,原先在岸边“安营扎寨”的鱼儿也耐不住寂寞,纷纷跃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晨练的市民驻足围观。

        与以往单纯的补水不同的是,此次补水采用湖江连通的办法,从邕江抽水补给南湖,再通过连通渠将水排入竹排冲,形成一个循环水系。每天邕江抽往南湖的补水量达到14万吨,15天左右便可全部更换一次湖水,使南湖真正变成“活水湖”。而这,只是南湖水质改善工程的一部分。据悉,整个南湖水质改善包括补水、雨污水截流、生态修复等3个工程,完工后可以彻底改变南湖水质。

        走进可利江—心圩江连通运河的建设工地,但见运输泥土的卡车来往穿梭,十几台大型钩机正在紧张作业……建设可利江—心圩江连通运河,这是南宁加快打造“中国水城”的又一部重头戏。

        连通运河总长3.65公里,总投资6亿元。按照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实现“两湖”(相思湖、心圩湖)蓄水的目标。随着可利江—心圩江连通运河的建成,一条清渠穿城而过,绿草如茵、岸青水绿的优美滨水生态风光,将给“中国水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江、两库、六环、十八内河、八十湖”勾勒出的水城画卷,正渐映眼帘。一个个撩人的水城“亮点”将串成一条清莹玉珠,发散出夺目的光彩。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绿水绕城,高楼倒影,璎路灯色,虹桥铁闸,倘佯于水波荡漾的南宁,是怎样的舒适惬意!

        届时,南湖水道将与竹排冲水道相连相通,灵慧、安详的南湖将变得更加轻盈;

        届时,游船荡漾碧波之上,小舟穿行闹市之中,水上环游南宁将不再是美妙的梦境;

        届时,灵动温婉的气质流溢在城市各个角落,山雄水柔,人水和谐,绿城南宁将成为真正的“亲水城市”。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无与伦比的“东方威尼斯”将呼之欲出,闪亮登场!正所谓:邕江春水兮,浩浩汤汤。青山嘉木兮,为栋为梁。问邕州所欲何往,需来日,看河出伏流,载千古辰星,颂万代辉煌!(文/于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