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南通民众共享“文化大餐”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8日   01 版)

        生活中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江苏南通,这个所谓的定律并不成立,因为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南通老百姓有一场场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

    “老三篇”有了新花样

        提到过去的文化工作,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平有满肚子话说,他告诉记者,南通多年来的文化阵地活动局限在报刊阅览、下棋、乒乓球,因此被群众戏称为“老三篇”,后来,文化内容虽然变丰富多彩了,但却渗进了“拿钱买文化”的“市场文化”,老百姓又编了顺口溜,“文化经营多买卖,有兴无钱莫进来”“城镇文化花钱买,农村文化政府送”。

        如何让文化成果惠及每一位南通人,南通想到了一个办法:为南通市民做免费艺术培训,从而让南通市民享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2006年初,南通市老年艺术学院挂牌,拉开了免费艺术培训的序幕。2007年起,南通各种免费艺术讲座陆续开办,包括中国老年声乐、中青年京剧、少儿素描等各种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中一场艺术班学员达到上千人,在南通引起了震动。一时间,“艺术培训不收费了”成为南通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南通不断挖掘艺术培训的内涵,将南通仿真绣、板鹞风筝绘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都融入到公益性培训中。

        “免费并不代表质差,南通要把艺术培训作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用心做。”这是南通决策层的决心。但一开始,不少群众对此并不抱什么希望,以为不过是政府的一场作秀,不过在一次次听完课之后,他们改变了观念。因为给他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响当当的“名角”。如今,南通免费艺术班已深入南通人心中,最近,又一场大规模免费艺术培训开办,直接受惠市民达6000余人。

    艺术“飞”进寻常百姓家

        在南通,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融合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南通有一个10年不间断的“文化江海行”品牌活动,被誉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今年5月获得第十五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类群星奖。

        该活动所到之处处处轰动,每场都能引来3000到4000名观众,真正达到了“小队伍、小装备、大影响”的效果。在海安县胡集镇青萍社区演出时,周边老百姓提前在场地上摆坐席、抢看点,就怕看不全。一位离南通市区较远的老汉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江海文化行”,自己的生活就丰富起来,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一些巡回演出的艺术名人,其中不少还是梅花奖得主,当地百姓夸赞活动为“送上门的文化大餐,送上门的文化关怀”。

        其实,“文化江海行”只是南通近些年来文化品牌的一个代表,此外,“公共文化月”、“濠滨夏夜”、“艺术殿堂迎百姓”、“静海讲坛”等活动同样深受欢迎。南通文化局副局长王倚海为记者做了一个初步估算,仅在2009年“公共文化服务月”的活动中,就有42.7万南通人在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学校、社区等场所观看了各类展览及演出,23万人浏览了相关活动网站。 

        如今,近3000支各类民间文艺团队活跃在江海大地上,政府一年送戏90多场,每场戏补贴3000元。

    “城市边缘人”也可享用文化大餐

        外人常常惊奇于南通的博物馆之多,其实这是有历史渊源的。自1905年,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创立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在南通率先开辟了先河。

        近些年来,南通市提出“文化立市”、“文化名城”战略,围绕“名品濠河”这篇大文章,已建成以博物院为龙头的濠河文博馆群,市区平均每5万人就拥有1座博物馆。2006年,南通博物苑新馆和其他市区4个景观公园一起免费敞门对外开放,之后,南通几乎所有的文化设施都对公众免费开放,并提供免费服务。

        南通的文化不仅惠及普通的市民,还把这种深切的人文关怀送到城市的“边缘人群”。在很多城市,“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南通的影剧院则通过政府扶持、社会资助,每年都要安排若干场专门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免费或低票价电影和演出。2008年7月13日,随着南通市新市民文化服务中心的揭牌,南通市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以免费享受到各类文艺培训服务。

        现在的南通不仅有美术馆、音乐厅等高端文化场所,全市119个乡镇、1660个行镇村,也都实现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全覆盖。

        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对“文化民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文化作品贴近于人民群众,文化产品满足于人民群众,文化活动依赖于人民群众,文化设施就近于人民群众,文化服务方便于人民群众”。南通的文化惠民工程就是对此番话的真实写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