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缅甸的高尔夫球文化

    本报驻仰光记者 李志强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8日   08 版)

        来仰光工作前,曾听说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先生和武官丁伟上校高尔夫球打得不错,在诸多驻华外交官中双双名列前茅。如果说当时听到这一消息还稍觉惊讶的话,那么在这里生活几年之后,对此就不再有大的疑问了。原来,高尔夫球运动在缅甸的受欢迎和普及程度竟远超出外界想像,可以说缅甸有着自己独特的、浓厚的高尔夫球文化。

        《缅甸新光报》是缅甸唯一的官方英文日报,版面可谓“寸土寸金”,尤其对国内新闻的处理更是到了“惜墨如金”的苛刻程度。但是,对有关高尔夫球的报道却常常网开一面。比如,来自缅甸全国各地高尔夫球场“一杆进洞”的消息,一定会作为重要新闻毫不遗漏地出现在重点版面上,幸运球手及球伴、球场的名字一并详细刊出。而该报的国际体育版,隔三差五就会刊登国际高尔夫球赛事的新闻,并配发男女高尔夫球明星选手的照片。

        除此之外,年度“三军总司令杯”及陆、海、空司令杯,“蒲甘航空公司杯”等各大国内赛事更是该报报道重点,国家领导人也常常为这些赛事亲自开球。

        2005年11月7日缅甸正式对外宣布迁都,将首都由仰光迁往中部城市彬马那,并以其为中心重新规划和兴建新都内比都,其面积在仰光的十倍以上。截至2007年11月,搬迁工作才正式告一段落。新都的建设更是旷日持久,绝非一日之功,各大亟须上马的工程项目很多,年底前就要启用的议会大厦至今仍未建成。但是,到2009年底,五座崭新的高尔夫球场却悄然出现在这个公务员云集的国家新行政中心。

        缅甸新闻部一位官员私下对本报记者说,周末在这些新建成的球场上可以见到记者们平日想见却往往不易见到的高官。缅甸政府对各级官员的管理非常严格,多年来一直坚持繁琐的报批和两人同行制度,无论是商界还是媒体,无论是外国公司还是本地商人,“周末球场上见”就成了约见政府官员最简易通行的方式。因此,建设中的内比都人气虽然还不是很旺,高尔夫球场却个个门庭若市。

        高尔夫在缅甸并非是“贵族运动”或“官员腐败活动”的代名词。有朋友讲,几十年前的军政府就做出上校军衔以上的现役军官可在军方球场免费打球的规定,将高尔夫球运动定位为培养军官素质的健康有益的社交运动。缅甸人打球的风尚由此可见一斑。

        缅甸本国人打球的花费并不高,有很多球场甚至算得上便宜。在仰光的14个高尔夫球场中,近半数下场费在10美元左右,且为非会员制。外籍人士价钱要高出二至三倍。最高档的球场则不区分国籍,非会员的下场费为70美元。正因如此,近年前来仰光学球、练球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尤以韩国人为甚。三五成群的韩国人,成了仰光各球场的一景。

        缅甸人打高尔夫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印属英国殖民时期,仰光的两个“百年老场”就是例证。多年来,历届政府对高尔夫球运动的推崇以及合理的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缅甸中产阶级参与和投入,使得该项原本属于殖民精英的贵族运动“步入寻常百姓家”了。

        赛格先生是当地一家最顶级高尔夫球场的董事长。他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有着悠久的传统,缅甸民间有很多高尔夫球高手。他认为,高尔夫运动的备受钟爱以及一大批优秀球手的涌现可能与缅甸人笃信佛教有关。打球的确与缅甸佛教文化有太多相通之处——身姿优雅,凝神冥思;心思淡定,处变不惊;面对诱惑,从容应对;志存高远,克己苦修……(本报仰光10月17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