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犹看晨晖照大旗

    ——谈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创新与路径

    公方彬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8日   09 版)

        编者按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至今,在所有对手面前没有败绩。研究这一历史现象,从军事文化中寻找其不可战胜的原因,关系一支人民军队的未来走向,意义重大。本栏特邀嘉宾公方彬在总结既往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地阐述了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活力与新的“突破”之道,值得一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光荣文化传统、用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队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这支屡战屡胜的军队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履行新使命,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挑战,因此,要完成自身的使命任务,打赢未来战争,就有一个文化再造的问题。早在2007年底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提出并赋予军队政治工作两项重大任务: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创新军事文化。那么,创新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路径和突破口在哪里?这里,笔者从思想、精神和行为层面谈谈看法。

    优秀的文化成就伟大的军队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青年进入军营后,思想会发生变化,且速度让人吃惊。比如,入伍前可能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好,进入军营后却能做到报效国家、献身使命。这个改变未必全部源于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源自共识的文化氛围:军人和普通群众价值系统和标准不同,面对危难,群众可以逃避,军人只能前行。

        人类文明史和大国军队的发展史表明:任何一支伟大军队的诞生,都是由于拥有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的支撑,占据着军事文化的制高点。同时,当这支军队走向衰落之时,也一定是曾经支撑其前进的文化滞后于时代之时。可以说,优秀的军事文化成就伟大的军队,没落的军事文化逆转其发展方向。秦国军队从横扫六国到伴随帝国消亡,满清八骑从马踏中原到鸦片战争中不堪一击,国民党军队从北伐时所向披靡到解放战争中一败涂地。虽然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支撑这些军队的文化已经不足以产生精神支撑力。当一支军队中充斥阴柔气、奢靡风,就不能寄希望军人的灵魂深处还会产生崇高感和牺牲精神,进而也就不能寄希望这支军队还能打胜仗。

        在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注入军队前,强大的军队也都有激发精神力的文化存在,要么是宗教文化,要么是封建帝王文化,要么是族情、乡情、亲情文化,等等。比如,能征惯战的岳家军、戚家军都有族情乡情作纽带。当政治制度的对峙突出出来后,军事文化便被注入新的元素。以抗美援朝为例,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的牺牲精神不仅赢得战场胜利,同时震撼了美军。一名参加过二战的美军军官写过这样一段话:对德军和日军的牺牲精神已经震撼,但比较中国的军人,他们仍无法比拟。中国的军人,面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那大概不是因为命令和纪律,一定是信仰。他们信仰共产主义,憎恶帝国主义,相信战争是正义的,这已经进入到他们思想的深处。这种渗入骨髓的东西可以视作我军特有的军事文化。

        今天,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提升,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演变又到了一个新阶段,新的价值评价系统正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能不能建构一种新的军事文化,直接决定着能不能造就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未来战争中席卷千军的路径

        奠基于特有文化基础上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在未来战争中要再创辉煌,出路仍是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建构。

        要认清中西军队文化的根本差异 中西军队产生过程和制度基础不同。西方大国的军队基本早于政党产生,这就意味着军队与政党原本就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而我军则是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政权而创立,这必然形成不同的归属意识。而制度设计更进一步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军队,西方军队虽然并没有脱离政党政治,但其政治制度要求军队不与政党直接发生关系,即政党不能在军队中活动;我国选择的是共产党为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为参政党,这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由此而来的便是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拥有不同的权力运行和不同的话语系统,甚至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中国军队与人民群众形成鱼与水的关系,将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的宗旨;而西方军队讲职业,讲法的规定,再加上西方政治理论不鼓励甚至反对军队与政府和民众过于靠近,因而军民不存在深厚感情。这也是在汶川地震中,西方社会为什么会产生“两个想不到”的原因:一个是想不到中国军人与老百姓关系那么好,另一个是想不到军人到灾区不带枪。

        要实现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的突破 一般说来,单个的人或集团,往往受制于4个方面的局限:时代局限、知识局限、品德局限、思维局限。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不改变,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思改革,不求进步,军事文化创新只能是一句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这里强调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核心是辩证思维。历史虚无主义不行,总是妄自菲薄,不善于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不善于寻找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内在规律,总想搞拿来主义,很可能出现食洋不化的尴尬。同样,凡民族的、历史的都不能动,也会出现食古不化的结局。

        要着眼世界的脉动,实现战略筹划上的突破 中国在走向世界,中国军队也在走向世界,这就意味着我们面对的和需要展示的与此前不再一样;同时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建设现在,更重要地是着眼未来、开辟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拥有世界眼光,把握世界脉动。今天,中国军队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军队,必须与世界的发展脉动同向同频同步,因为,我军走向世界,必然要与世界各国军队交往,若不了解世界军队的运行规则,既不利于让世界接受我们,也无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有一个在关照我们怎么想、怎么看的同时,关照别人怎么想、怎么看的问题。

        要在使命任务内涵特征和实现方式上实现突破 中国军队与西方军队的一个重大区别是,使命任务的赋予者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是由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来反映和表达,由此就存在着我们有异于西方军队的话语系统和权力运行方式,同时拥有不同的评价系统和检验标准。从精神上划分,西方国家有三种调节力:政治调节,宗教信仰调节,职业意识调节。比如,到欧美国家的国家军人公墓便会发现,每个牺牲者墓前都有一个十字架,代表宗教信仰。而我们国家是一个政治大国,同时缺乏宗教传统,军队以政治作为惟一的调节力,这在文化心理上与西方迥然不同,这就需要将政治文化注入军事文化之中,起主导作用,惟此才符合我们的文化土壤,同时有效发挥军事文化的塑造力。

        要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涵拓展上实现突破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是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它揭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规律和力量之源,要保证将其作用最大发挥,在进一步把握其政治属性的同时,深化其社会属性、职业属性,同时对其产生的确立政治信仰,引导价值取向,明确价值标准,规范职业要求的功能作用作出全面阐发,十分必要。比如,社会上存在着多元文化,军队只能倡导一元文化或主流文化;地方讲个性张扬,军队则强调张扬个性必须以不影响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为前提。

        要在归纳与发展我军优秀文化传统上实现突破 中国军事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且极富特色。同属世界八大奇迹的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展示的无疑是一种雄壮;大漠孤烟的唐代边塞诗,以悲壮而彰显军人卫国戍边的决绝和意志;孙子兵法等一大批浩繁的军事典集等等,为我们的军事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中国军队有两个特征是所有军队没有的:一个是军事文化史久远。世界几大文明皆消亡,惟有包括军事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这种丰厚的精神因子已经注入到每一支诞生于这块土地上的军队的血脉;另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成至今在所有的对手面前没有败绩。对此,除了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思想中寻找规律外,很重要的是从军事文化中寻找优秀文化因子,这项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影响到军事文化创新的成效。

        在借助和运用军事文化的塑造力上实现突破 军事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其在军队建设中的推进作用。这就决定着军事文化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只能走入军营和官兵思想深处的道路。比如,军事文化的载体化、生活化就需要着力研究。正如汶川地震中那首影响很大的诗《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中的一句:“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绿色军装”。军装在这里之所以成了生命、成了希望,就是这支军队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实践,化作了一种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进而形成为文化。社会大众认同这种价值和文化,选择了军旅的青年必定认同这种文化。所以,一个青年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他的心理和价值观就改变了。这已不是纪律和要求,而是文化的规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