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10月7日晚在苏州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以“发展民间艺术,促进友谊和平”为主题的本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吸引了来自五大洲14个国家的1200多名艺术家,他们尽情展示各国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除开幕式和大联欢演出外,艺术家们还赴苏州周边区县与当地艺术家同台演出,和当地群众交流互动。10月13日,艺术家们移师北京,与相关高校师生进行艺术交流,并将于17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闭幕式演出。
本报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和组织者撰文,就艺术节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畅所欲言。
冯 远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本届艺术节组委会副主席)
文化交流既需要有高层次的艺术精品交流,比如大型剧目、主题项目、专场演出等,也需要有多层次的艺术家与民众交流,这种跨国家、跨地域的交流正是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一贯以来所尊崇的宗旨。所以,我们突出其民间性和民间交流的特点,采用小型的艺术团队和零散团队的自由组合在非正式的场所演出,如广场、社区,主要是让民众参与其中,增强互动性,达到人与人直接交流的目的。
苏州具备进行这种交流的条件。苏州的民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而且从两届艺术节的活动效果来看也非常好。我们更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城市和地方政府能够积极参与到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交流中来,让外国艺术家们不仅是来感受一个开放的国家、开放的民族,而且以一种平常心与中国民众开展沟通、共同娱乐和进行艺术创造,并且享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
尽管我们与外国艺术家语言不通、文字不通,但通过艺术的形式却能感受到彼此间不同文化的特色与优长。这种交流在瞬间可以令双方产生情感交融和感动,并共同形成一种心灵的贴近和精神升华,这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不知道演唱曲目的内容,也可以不熟悉表演的技艺,至于歌唱得如何好、舞跳得如何美、乐器演奏得如何精妙,都不是最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和谐与欢悦才是第一位的,这让和谐世界的构建、多样性文化共生与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这难道不是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倡导并签署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宣言》精神的最佳体验和践行吗?
开展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让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的人的情感和心灵进行沟通,通过各种艺术表达方式拉近人与人间的交流,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中国人与世界各国朋友的距离,彼此共融,我想这正是文化交流的核心要义。
今秋,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祥韵之夜》上,我体会了秋收时节丰富无比的色彩魅力。
举世闻名的中国民族乐曲“茉莉花”的优美旋律里,《华彩神韵》的姑娘们款款而来,于是舞台上浓缩了“国粹”的艺术元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以及充满了苏州风韵的文化瑰宝“苏州评弹”,都被主创者或浓或淡、或彰显或暗含地巧妙融合在整个舞台上,把观众从喧嚣的凡尘世俗中一下子拉入了清新而又隆重的艺术节开幕典礼氛围……
浓缩着展现的,不仅有中国元素,更有世界多元舞蹈文化的无比精彩,构成了这一台开幕式文艺晚会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白俄罗斯国家舞蹈团《丰收季节》的松弛自然,还是韩国全银子舞蹈团《花冠舞》的端庄典雅;无论是库克群岛启明星舞蹈团《草裙舞》中不可思议的臀部摆动,还是土耳其促进基金会舞蹈团《黑海情》里越来越快的舞步对地面的击打,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艺术印象。
毫无疑问,阿根廷卡图卢斯探戈舞团《永远的探戈》是全场节目里最耀眼的一颗五彩钻石。它,华丽、高雅、热烈、个性!它是来自阿根廷的“真实”的探戈。演员们如此灵活,如此灵动,如此独特地调情和示爱,让人深深感动。尤其是男女舞者们漂亮的小腿摆动技巧,我被惊呆了!难道驰骋在国际足球赛场上的阿根廷队,还有马拉多纳那超人的盘带过人技巧,都与阿根廷探戈那种无与伦比的腿部舞蹈动作相关?
整台晚会的另一大特色,是有许多节目真正来自农业文明时期,属于一种珍藏版艺术。穿着冰雪纹样裙子的白俄罗斯姑娘享受着亚麻丰收的喜悦;背着长鼓的韩国姑娘带着花冠、敲打着丰收鼓迎接前来过节的嘉宾;捷克的瓦伦几亚的牧羊人挥舞着长柄斧头,保护着自己的羊群,欢聚一堂。巴西北大河州联邦大学民间舞团的《彩带飘飘》,更是非常典型的农耕文化节日庆典舞蹈。青年男女们互相旋绕,一根根彩带在轻盈跳跃的舞蹈步伐里慢慢地编织起来,编织出美丽图案,更编织出生活的理想。
从构思和设计看,整台晚会大胆地融合了当今世界舞蹈文化之传统与现代元素,节目之间使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形成了这台开幕式晚会的又一大特色。例如,“限量版”的节目《过客》,它太特殊了,让人过目难忘。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是随着吉普赛人流浪而形成的世界著名舞蹈,风格鲜明,传统深厚。然而,这一次由西班牙乔尼弗拉明戈舞蹈团带来的《过客》,却将传统和现代舞蹈意识结合起来,男女演员反串地穿着对方的服装,在一个资深舞者精彩的响板伴奏下,用新鲜的动作语汇表达着生命的复杂感受。男舞者那略带青涩的光头与他所穿的黑色大裙子,形成色彩上的强烈反差。
整场晚会,来自五大洲的舞蹈,各种民间艺术的色彩,恰恰像是丰收季节的山花和五谷,果实和彩树,将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装点得格外烂漫。
汤钰林(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苏州隆重开幕。
在苏州主会场的6天活动期间,14个国家1200多位中外民间艺术家从高雅的剧院到基层的广场,展示了78场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精品与草根艺术:有来自亚洲的中国昆曲与韩国长鼓舞,有来自非洲的南非思乡和声与古埃及舞蹈,有来自欧洲的捷克工匠舞和苏格兰风笛,有来自大洋洲库克群岛的草裙舞,有来自南美的巴西桑巴与阿根廷探戈,还有充满青春活力的美国街舞。30万苏州百姓零距离地领略或直接参与了这次民间艺术交流的盛会。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区域人民的精神家园。人民群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反映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6天盛会,五大洲不同民间艺术风格的交流,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苏州百姓海纳百川的胸怀;无不让我们体会到各国民间艺术家与苏州百姓的友谊与情感;也无不在向我们展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同时,更让我们认识到:苏州在当代文化建设中要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是苏州的“第一优势”。如何发挥文化“第一优势”,探索苏州文化建设新路子?加强文化交流是苏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办国际性文化活动,是城市体现综合实力、展示文化内涵、面向世界推进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苏州重点要打造三类文化节庆活动品牌: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节庆品牌;以传统文化为资源,以开放、时尚为形式的节庆品牌;吴文化或地域文化专题节庆品牌。通过承办国际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多方交流”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旨在“发展和交流各国民间艺术,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示中国艺术创新成果,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世界和平”。第七、第八两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连续选择在苏州举行,激荡的世界多样性文化一而再地融入传统与创新“双面绣”的苏州,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苏州努力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打造成为“苏州了解世界,世界了解苏州”的一个重要窗口,进一步擦亮“文化苏州”的城市名片,向世界展示苏州乃至全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维护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丰富人类文明的宝库贡献一份重要力量。同时,以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为契机和平台,努力推动苏州文化融入国际文化的多元发展格局,全面提升苏州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增强城市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龚 平(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
当中国的琵琶“邂逅”库克群岛的草裙舞,当阿根廷《永远的探戈》“穿插”进捷克《快乐的牧羊人》,当充满着“黑海情”的土耳其三弦琴引出了南非的思乡吟唱,当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被美国街舞“随心所动”,我们不能不被来自五大洲14个国家的民间艺术所征服,也不能不感叹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
我们共同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星球上,不同民族、地域内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体现了这些民族、地域人民的独特创造力,充分展示了其不同的民族性和特色性,也深深地打上了不同历史文化基因的烙印。
我们感动于苏州城乡舞台上激荡着的这些多样性文化强音,感动于来自不同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的“碰撞”,也更深感抢救、保护和传承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之重。
一座城市能够连续两度举办这一具有中国水准、国际影响、群众广泛参与的盛会,这得益于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之丰厚,也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密切相关。
苏州文化遗产资源积淀深厚。“江河湖海”兼具的水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给苏州提供了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积累空间;历史悠久的吴文化,造就了苏州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尤其是昆曲、古琴艺术和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等方面的一批项目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一些不同类型的项目之间在其形成、发展与兴盛过程中构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链效应。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而其古城、古镇、古村三位一体的物质文化遗产则具有较强体系性,二者相融于一城、交相辉映,显示出“文化遗产之都”的较强整体性。
苏州不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成绩斐然。一大批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有效抢救、保护和传承。保护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焕发出融于当今时代的不衰生命力,弘扬与交流十分重要。苏州从“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方面来搭建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交流平台。
这次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外民间艺术家走进全市5市(县)7区,深入民间、深入群众,在26个基层广场巡回演出70余场次,就是以“请进来”的国际视野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交流平台的形象而有效的体现。世界民族风情聚会苏城,为苏州市民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盛宴,让苏州百姓有机会近距离领略到世界各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和风情,丰富了苏州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各国友人也直接感受到了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有共享成为可能,这对于苏州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工作也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陆伦章(苏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10月8日,常熟市虞山镇石梅广场。
一个云淡风轻的好天气。我惊奇地发现常熟市老年大学的舞蹈《我最酷》和少儿拉丁《宝贝你好》的旋律与美国“动力”街舞团的《随心所动》同属于节奏鲜明的RAP音乐。平均年龄55岁的《我最酷》,最小年龄仅6岁的《宝贝你好》与来自韦斯特赛德中学艺术舞蹈专业学生的表演同样散发着轻松幽默与个性张扬。
同台献艺,中西共处。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演员们那份百分百的倾情投入。他们完全化身为作品中的一道色彩和一个音符,共同被那只叫做创造的艺术之手操纵着,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孵化台和博览图。此刻,广场上没有了贫富贵贱之别,没有了此岸彼岸之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比较,在欣赏对方的同时保留着自己的本色。
在这里,在“RAP”与水乡韵律的互动中,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中国形象”的心跳,我们在学习和吸收异族文化精华的同时,正以一种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文化眼光,逐步将民族幸福的追求升华为对世界“大同”的向往。
10月9日,吴江经济开发区汇金广场。
素有“南太平洋果园”之称的库克群岛,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岛民不论男女,都喜欢在鬓角上插上鲜红的扶桑花。毛利人世居库克群岛,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独具特色的草裙舞以其古老的风韵、动听的乐曲,优美的舞姿而闻名于世。草裙舞热力四射的手、胯组合,强烈的动感给吴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这里又迎来了“非洲激情手鼓”。由于受到多种文化熏陶,南非的音乐和舞蹈既保留了古老的底蕴,又呈现了多元性。黑人在音乐和舞蹈上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让人惊叹,尤其在和声演唱方面有着特别的天赋。犹如在世界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黑人选手始终独领风骚。他们的爆发力和柔韧性,属于他们传统基因的“本土原创”。在吴江汇金广场演出的“草裙舞”和“非洲手鼓”,在激情的碰撞与交流中,跨越时空,获得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欣赏节目时,少有人会去品味它的文化底蕴,只是在有滋有味地观看中感受风土人情与生活情趣。无论本土还是异域,无论台上还是台下,在现场互动渲染的背后,则是表演者与观众共同的草根情结。不知始自何时,“草根”这个词汇频频跳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业已成了一种引领时尚的审美元素。吴江的歌伴舞《村口》、《酒乡欢歌》、舞蹈《瓜之藤》、《又见江南》从词曲到服饰道具,处处凸显浓郁醇厚的水乡色彩。这种水乡的温婉与“草裙舞”、“非洲手鼓”的奔放火辣,形成了水与火的鲜明对比,同时散发着原生态的草根气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民间艺术节,是一次超越国界的草根艺术的盛会。一次真正属于老百姓的节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提升了民间艺术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海纳百川的和谐。这和谐,恰也是中外文化互济互惠、相会相融,缔构文化与人类共生共进的“缘”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