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由25个古建筑和8个广场组成,通过广场街道将这些建筑物串联起来成为建筑群落,形成一个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整体。
澳门整个建筑群同时覆盖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整体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中方的建筑物与西方的建筑物构成了对话的格局,形成别具一格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启迪。1835年的一个教堂,旁边是一个哪吒庙,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文化奇观。这也标志着不同的文明在澳门的和谐共存。
这些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我们顺应了澳门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始终坚持把这些建筑物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按一定方法组织起来的结构来加以保护。这好像皮肤一样,不是一个一个地保护,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区去保护的。
澳门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依照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体系。它包括工程、维护、管理监督、法律法规、学术研究和艺术审美等几个层面。
澳门这25个建筑物和8个广场管理是非常分散的,有的是政府管理,有的是私人管理。我们根据法律规定,列入现行的文化保护清单的建筑物,不论其归属如何,其实体管理行为都归为政府。我们也对建筑管理人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此外我们建立一个基金,在特区政府和教会、庙宇的管理执委会之间保持密切联系,进行信息共享。我们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平衡各方面利益,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置于全社会公众监督之下。澳门历史城区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分别于1984年和1992年经法律规定做出了适当保护。2005年4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列入特区政府应切实履行的义务。2010年年底以前,文化历史保护法将会完成法律程序,新的法律充分吸收了世界先进的文保理念,又听取了公众提议,参考了国内的法律,这对我们以后的保护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特区政府还利用各种研讨会,积极与世界展开对话,进行探讨。另外营造学术气氛,鼓励学术研究,设立学术文化奖学金,并提供不同的机会给学者发表论文。
为了让公众从世界文化遗产充分享受艺术之美,进一步完成一次审美创作,特区政府大力推动文化创作和文物保护相结合,收到很好效果。同时利用澳门一年一度的音乐节和植树节,巧妙地把文物建筑物变成艺术舞台,通过表演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让景观拥有舞台形象,让观众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文保工作是以人为本,文保的主题是人,文保的动力是人,目的也是为人。
(本文系作者在上海世博会苏州论坛上的发言,编者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