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下的亮点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两周年

    正达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4日   08 版)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虽企稳向好,但经济复苏仍具有高度不稳定性。为求自保,不少国家祭起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大旗,对进口产品和服务筑起形形色色的壁垒。有人认为,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坚持倡导自由贸易、积极推进自贸区不合时宜,不符合自身利益。10月1日,正值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个全面自贸协定——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实施2周年,我们不妨以这个几乎与国际金融危机同时诞生的自贸区为样本,考察一下危机阴霾下中国双边自贸区的“生存状况”。

        中新自贸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和投资等领域的全面、高质量的自贸协定,可谓中国自贸区战略路线图上的里程碑。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货物贸易。新西兰将在2016年4月前取消全部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其中63.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国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进口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即实现零关税。(二)服务贸易。中新双方在环境、建筑、农林、工程、整体工程、计算机、旅游等7个领域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三)自然人移动。新西兰单方面在自然人移动领域做出承诺。(四)投资。双方在投资领域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并建立争端解决机制。

        中新自贸协定实施两年来,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两国货物贸易持续增长,服务贸易稳步发展,人员交往日益密切,投资环境更加规范透明,双边经贸合作及政治关系得到较大提升。

        一是直接经济利益明显。自贸区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为缓解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额大幅减少23%,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也纷纷下滑,而中新双边贸易额却在自贸协定支撑下同比增长3.6%,令人瞩目。协定实施当年,中国即跃升为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中国又成为新第二大出口市场。新西兰外长默里·麦卡利指出,“新中自贸协定极大缓解了全球金融风暴对新西兰的冲击,使新西兰免受重创。”对于中国而言,投资壁垒和关税的消减使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2009年5月,中国海尔集团以2850万美元收购新西兰著名家电企业斐雪派克公司20%股份。2009年9月,中国北方车辆集团公司与新西兰KIWIRAIL公司签署了出口20台内燃机车的正式合同。这是中国铁路机车首次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二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24.7万吨,同比增长2.2倍,约占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1%。同年新西兰葡萄酒对华出口同比增长达160%。优质的新西兰农产品丰富了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也促使我国相关企业在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上痛下苦功,推动相关产业技术革新和健康发展。

        三是密切人文交流合作。根据协议,新方每年为1000名18至30岁的中国青年提供为期1年的赴新勤工俭学机会。新西兰是首个与中国达成此类安排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已有1200多名中国青年通过这一安排赴新学习和工作。此外,新方同意为中医、中餐厨师、中文教师、武术教练、中文导游等5类中国特色职业提供共800个免劳动力市场测试就业机会,并承认在中国国内获得的学历、执业资格和工作经验。双方还互设博士研究生奖学金,每年各资助10名学生。这些安排降低了中国公民赴发达国家学习、工作和旅游的门槛,解决了新西兰服务业资源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密切了两国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民间友好。中国已成为新西兰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地和增长最快的海外游客市场。

        四是特保措施作用突出。新西兰农牧业发达。为减少新西兰农产品可能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中方首次在自贸协定中设立了特殊保障措施。一旦新西兰农产品进口量达到触发值,即将关税恢复至最惠国税率。自协定实施后,特保措施已数次触发。由于特保措施公开、透明、可预见,且双方主管部门沟通畅通,有关措施很好地发挥了“缓冲器”的作用,对确保双边贸易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是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从欧洲一体化的经验看,要实现“深度一体化”,不仅需要减免关税,更为关键的是要促进自贸区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对接。在中新自贸协定之前,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仅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三个传统领域。中新自贸协定首次对自然人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加以规定,并在协定框架外签署了环境和劳动合作文件,迈出了实现区域一体化升级的重要一步。此外,中新自贸区为区域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商谈“南—北型”自贸安排提供了优质范本,为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事实证明,中新自贸区对于两国有效缓解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人文和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互利双赢,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其推动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于2010年3月与新西兰签署了《中国香港与新西兰紧密经贸合作协定》,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内地和香港分别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实施的中新自贸协定可谓生逢其时,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以合作求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强烈信号。正如新西兰贸易部长格罗泽所言,“在当前经济危机中,新中自贸协定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发展贸易关系比诉诸贸易保护主义更为重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