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灾年丰收之后话科技

    本报记者 李 慧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4日   06 版)

        金秋时节,荆楚大地到处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尽管遭受前期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但在农业科技支撑下,湖北粮食生产仍然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有望大灾之年夺丰收。

        在湖北省监利县汪桥镇蔡湖村9组的晚稻田里,粮农赵训林望着即将收获的几十亩晚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也许并不知道,今年的丰收有多么的来之不易。赵训林回忆说,今年4月初的一场极端低温天气,让原本播种下的早稻全部夭折,为抢农时,灾害后农民及时通过直播方式种下新的早稻,由于生长期推迟今年的早稻减产100多斤。正在农民忧心忡忡的时候,国家支持晚稻生产的补贴政策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赵训林说,正在晚稻生产困难的时候,国家给农民免费发放了两次救灾肥料——分蘖肥和壮粒肥,再加上技术员们送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今年的晚稻长势很好,亩产保守估计能达到1000斤以上。

        据监利县农业局局长李兴中介绍,今年监利秋粮生产受到干旱、洪涝灾害、低温阴雨等的灾害天气影响,然而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全县秋粮生产依然保持了好的势头,其中农业科技肩负着重要角色。灾情面前,中央果断出台了支持秋粮生产的政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技术性的物化补贴,把先进科技融入到物化的补贴中去。同时,农业部门指导农民抢时补种改种,抓住品种选择、播期控制、插播方式等关键环节,帮助农民渡过难关,让农民重新燃起了对于秋粮丰收的信心。

        在受灾比较严重的尺八镇冯王村6组水稻返秋示范田里,农技服务员菜有文正在对农民进行收获前的最后技术指导,再有十天左右这里的返秋作物就该收获了,沉甸甸的稻穗汇聚着菜有文几个月的心血,更汇聚着全镇人的希望——7月中旬的那场大雨让尺八镇3万多亩在田作物基本绝收,村民胡红英回忆起那几天的生活,眉头深锁:暴雨把秧苗都被泡化了,心疼得我睡不着觉,夜里十二点还有村民在田里忙活。几乎绝望的时候,镇里给我们送来了免费的返秋作物种子,由技术人员统一进行指导,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现在秋粮长得很好,收成与正常年景基本持平甚至还要更好。

        据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介绍,为促进中稻大面积平衡生长、最大限度提高中稻单产,8月上旬,湖北紧急下拨3000万元中稻化肥补贴资金,集中采购2万吨尿素,对1395万亩受灾中稻追肥提苗,促进了植株正常发育,实现了苗情转化升级。中央晚稻“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资金下拨后,湖北第一时间制定实施方案,农业、财政、供销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将资金、肥料和技术意见下发到县市、乡镇。全省农业系统3万多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查灾情、查苗情、查病虫情,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确保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据湖北省初步统计,预计全年粮食增产4.6亿斤,实现连续“七年丰”的好局面,打破了过去“两年丰一年减”的常态,这也是湖北首次最长时间的丰收记录。

        (本报武汉10月1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