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谈际永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3日   11 版)

        桂林中心小学是江西省瑞昌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也是瑞昌市指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之一,“留守儿童”达140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70%以上。为把学校办成“留守儿童”的成长乐园,我校在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激发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学校先后开展了“三评两访”活动,架起了学校与社会、家庭、学生沟通的桥梁,为“留守儿童”建立起一座温暖家园。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管教,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有些留守生行为任性,不服管教。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学习不太努力。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大多数留守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较为严重的甚至经常迟到旷课。

        生活习惯不良。部分留守生不讲卫生,饭前不洗手,生活不规律,作息不正常,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不周,贪图方便给些零花钱让他们自己解决早餐问题。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安排每天的饮食,往往吃得太饱、没有营养甚至省下钱另作他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的宠爱,让他们随心所欲,养成了挑三拣四的坏习惯。

        心理障碍多。由于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临时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留守儿童”易发生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感情脆弱等。“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困难重重;行为偏差较大,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施教的对策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每年我校开学初期,各班主任都要填写好“留守儿童”档案,把“留守儿童”在校的有关情况发放到学校网站上,家长只要打开我校网站就能基本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各班主任都有在外务工家长的电话和联系地址。此外,学校还为“留守儿童”开通了免费电话,让他们能经常和父母进行对话,互相交流思想。通过这些方式,使“留守儿童”的父母充分认识到,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积极开展“爱心妈妈”活动。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因远离父母而缺失的亲情,我校开展了由90多名教师组成的“爱心妈妈”活动,这项活动惠及200多个家庭。为了让学生吃饱吃好,爱心妈妈每天实行陪餐制度;为了学生安全,爱心妈妈坚持护送制度,多少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把一个个“留守儿童”安全护送到家。我校有针对性地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我校开展了多项活动,重塑了“留守儿童”的自尊和人格。其中,“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三爱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法制讲座丰富了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学生要知法、懂法和守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特开设了心理教育课,主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系江西省瑞昌市桂林中心小学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