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冬虫夏草培育研究获重大进展

    记者张景华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13日   02 版)

        本报广州10月12日电(记者张景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刘昕教授日前告诉记者,中山大学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的冬虫夏草研究获得重大进展,育种大棚和全天候牧虫工程试验地内蝠蛾幼虫最高密度达每平方米211头,释放蝠蛾成虫后的孕育工程试验地内冬虫夏草密度达每平方米11株。

        青藏高原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农牧民因灾返贫率极高,冬虫夏草成为他们稳定、主要的收入来源。由于冬虫夏草的经济价值极高,对它的破坏性采挖致使冬虫夏草产量极低。刘昕团队对青藏高原冬虫夏草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于2006年提出了“全天候围栏式蝠蛾昆虫育种牧虫工程”和“冬虫夏草孕育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新思路。

        2006年8月,我国第一个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现代化科研基地“中山大学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在西藏林芝地区海拔4156米的高寒地带成立。科学站开展了冬虫夏草适生地气象、土壤、植物、微生物、昆虫群落、冬虫夏草菌的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已取得10多项重大突破,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其中育种大棚和全天候牧虫工程试验地内蝠蛾幼虫最高密度达每平方米211头,并开始收获大量虫卵。全天候围栏式冬虫夏草孕育工程显著提高了冬虫夏草的产量,释放蝠蛾成虫后的孕育工程试验地内冬虫夏草密度达每平方米11株。

        今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等考察了科学工作站后,称赞工作站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建好建强,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实属不易。据悉,今年9月,科学工作站有关冬虫夏草研究的两个课题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重大项目。   

        目前,科学站第二期工程建设已全面铺开,正在建立10座300平方米的工程大棚,在海拔4800米的高寒草甸建立了100亩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孕育工程关键技术大型示范基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