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秋丽 通讯员曹长兴、袁致甲)“叮叮当当,章丘铁匠,一盘烘炉,打遍四方”,以打铁闻名的山东章丘,如今却难见红炉膛,鲜闻打铁声。依靠科技创新,现在的铁匠之乡已脱胎换骨,虽然铁匠们还自称是“打铁的”,可打出来的都是“高精尖”。
作为章丘民营企业伊莱特重工的当家人,牛余刚没想到自己的企业竟能被委托起草全国《风力发电机组环形锻件》国家标准。让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放心的,是这家企业在科技上的领先。
风电机组是风电产业的核心,技术上有着严格的要求。2007年,在无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伊莱特重工编制了“风力发电机组法兰制作标准”,成为年产大型环形锻件5万吨的风电配件专业制造厂家。去年,该企业投入数百万元建造省级实验室(检测中心),先后购进了36台套世界一流的检测设备。他们生产的风电法兰通过了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的产品认证,具备了世界一流风电法兰制造企业的能力。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这是章丘市委书记毕筱奇常说的一句话。转型升级,“铁匠之乡”该怎么办?对多年形成的机械制造、铸造锻打等传统产业,章丘没有简单的摒弃,而是借助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近几年,章丘每年用于技改项目的投资都在50亿元以上,仅去年一年就实施了明水大化造气装置优化调整、丰汇大型起重机技术改造、日月化工年产2万吨乙胺等108个技改项目。今年,又重点实施了日月化工二甲基乙酰胺、科芯电子单晶硅片等27个技改和高新技术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60亿元、利税45亿元。同时,他们积极推进骨干企业引进战略投资,章丘电机厂整体划转给青岛海尔集团,明水化肥厂、日月化工厂与山西晋煤集团合资合作,成功走出了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的路子。
“每万人中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仅有103人。”人才成为制约章丘产业升级的瓶颈。为改变现状,章丘市打破传统模式,建立人才引进柔性机制,以聘任、挂职、兼职等形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借助外脑外智提高发展水平,形成引才引智聚集效应。该市实施了“百名专家聘任计划”,两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260余名。同时,章丘实施了人才引进培养“四百工程”:每年引进100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技艺技能精湛的新技师,懂技术、会经营、科技致富的农村带头人各100名。
依靠科技创新,章丘一大批企业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端。山东汇丰集团从成立之初的修车铺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罗茨鼓风机生产基地。三年时间,该企业先后被国家统计局授予“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企业,被科技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协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