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9日 星期六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五)

    我们是“一日生活圈”的好邻邦

    ——访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博士

    本报记者 柴 野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09日   08 版)

        “我长期在北美、欧洲等地工作,现在终于来到了我的朋友们都认为最应该来的地方——北京。”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北京的热爱溢于言表。

        枊佑益大使一家与中国有着较深的渊源。他祖父、大学者柳成龙曾在朝鲜宣祖时期负责中国事务。出生在儒家传统深厚的保守家庭,柳大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典思想的影响。在谈到中韩关系时,他首先讲到中华文化对韩国的影响。他说:“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是近邻。古老的中华文化传入韩国,被韩国接受并加以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国应该感谢中国,韩国的文艺作品能够被中国人接受,我们感到高兴,我们应该把从中国学到的东西还给中国。我本人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我爷爷教我认识了汉字,而汉字对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有很大影响。中国文化给了我们很多,我们需要有所回报。”

        柳大使认为,中韩两国关系之所以发展迅速,经济利益的互补性是最大的动力。中国是韩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两国政治关系也取得飞跃发展。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两国关系定位进一步提升,双方以两国元首互访为契机,决定建立并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说:“两国领导人通过务实、频繁和紧密的交流,对所有问题都能坦诚相待。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今年4月、5月和6月,两国有关领导人每月都举行会晤,交换意见,在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能够尽最大努力,不使分歧扩大到其他领域。这些不同看法并不影响韩中关系的发展,两国始终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双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双方都把发展关系视为两国的最大利益所在,将寻求共同利益的双赢原则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准则。这进一步说明了韩中关系的成熟。”

        柳佑益大使还强调:“大多数韩中两国人民都对对方国家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但也有个别网民在某些问题上有些过激言词。首先,人们应该珍惜目前两国的友好关系,同时要增加普通百姓了解对方国家的机会,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互访。”据记者了解,目前中韩两国民间交往频繁,平均每天有100多班定期航班、近2万人往来于两国之间,两国间年人员往来达600万人次。韩国在华留学生为6.5万人,中国在韩国留学生为4.8万人,均居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之首。双方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和距离。 

        在谈到上海世博会时,柳佑益大使表示:“上海世博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地协调在一起,体现了人类的价值。韩国要向上海世博会学习并祝贺中国政府成功举办规模恢宏的上海世博会。两年后,韩国将举办丽水世博会。因此,韩国有理由相信,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经验将为韩国所借鉴,同时,丽水世博会将以生气勃勃的海洋和海岸为主题,展现未来以海洋为生活核心的“未来水世界”的魅力。丽水世博会将成为一个为了应付气候变化的环境友好型世博会。”

        柳佑益大使还高兴地和记者谈到他在北京的生活和韩中两国建立的“一日生活圈”。大使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我夫人目前在韩国大学任教,每个周末她都从韩国来北京与我相聚。我们感到在这里生活得开心、幸福。我虽然听不懂中文,但能看懂中文,也能读懂新闻联播中的汉语字幕,我更希望能融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

        柳佑益大使2009年底来华履任。这是一次颇具象征意义的任命。很多人将柳佑益出任韩国驻华大使视为中韩关系持续升温的重要信号,因为柳佑益曾是韩国总统室室长,是总统李明博的左膀右臂,也是为李明博总统提供众多政策的智囊团重要成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