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9日 星期六

    2010第三届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宣言

    共建人类和谐与道德的精神家园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09日   02 版)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华文明之象征的儒学又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在民间、学界及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儒学不仅重新成为当今中国的显学,同时也借中国的发展及融入全球化的契机,不断走向世界,儒家文化已经开始对全世界产生影响。

        自2006年起,由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领导小组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光明日报社、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协办,浙江省衢州市委、市政府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该论坛是国际性学术和文化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其宗旨是展示中外学者在研究、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儒学的成果,并就儒家文化、中外文明关系及中西文化互动等问题展开相关讨论。这个平台不仅为传播和弘扬中国儒学作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共存和共同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25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上古三代的历史文化成果作了系统整理和阐发,创立了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和人类未来追求的儒家学说。孔子以后,经过先秦儒学、汉唐儒学、宋元明清儒学以及近现代儒学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经过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生活认知和体验,其中也包括东亚和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认知和体验,儒家学说不断完善和发展,充分展示出儒学在思想文化上的绵绵不绝的魅力。

        儒学的魅力来自于其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追求。孔子关于“有教无类”和“学而时习之”的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关于平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学说之一,也是人类知识发展、文明进步的认知基础;儒家注重道德伦理教化,强调家庭和社会的伦理纲常,对于处理好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以及遵守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全人类共同信奉的普遍价值;儒学主张“仁者爱人”和民本思想,要求建立“仁政”,讲求人与人之间礼让、互助,和睦相处,对于我们今天建立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儒家追求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和而不同”的理想,寻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目标,对于平息人类种族及文明之间的争斗,缓解国际间的紧张局势,追求全人类的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高远理想,既有永恒意义,也有时代价值。

        儒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和瑰宝,而且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衢州是国际儒学论坛的常设地。衢州史称“东南阙里”,是孔子后裔孔氏南宗的所在地,具有深厚和久远的儒家文化传统。孔氏南宗之名,始盛于南宋,继兴于明、清。数百年间,孔氏南宗在衢州不仅开枝散叶,而且“衣冠未坠,诗礼未歇。”历史上孔氏南宗对于浙江乃至整个江南区域,在儒家文化的传播、社会文明、人文教化的发展乃至民风习俗的改良和维持社会和谐安定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浙江金衢温台地区曾经是中国儒学和“浙东学术”的重镇,南宋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的永嘉学派,陈亮的永康学派,吕祖谦等的金华学派等,以事功学和文献学著称当时,与朱熹的闽学和陆九渊的赣学鼎足而立,它们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近世文明的发展和演进,乃至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江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步,都产生过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于孔氏南宗所在地,定期研讨和交流,深刻阐明儒学的是与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掘儒学中普遍和永恒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准则、生存智慧、价值信念、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的儒家文化,在其不断自新、与时共进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贡献,而且为消解个人至上、拜金主义、文化冲突、生态环境破坏等世界性难题提供思想启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世界影响的持续扩大,儒学在当代及未来,必定会对人类价值观念和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对人类文明社会及其秩序的进一步改善,发挥其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批判地继承儒学,并使之得到弘扬光大,以达到共建人类和谐与道德的精神家园之目标,不只是论坛的主题,也是当今每个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2010年9月27日第三届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讨论通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