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9日 星期六

    展现中国文化的精彩魅力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 赛 《 光明日报 》( 2010年10月09日   08 版)

        金秋十月的罗马歌剧院张灯结彩、装饰一新,盛大的中意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暨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式7日下午在这里隆重举行。能够容纳2300人的歌剧院内座无虚席,中意两国各界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共同见证和庆祝这场文化盛事的启动。

        正在意大利进行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指出,中意都是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两个古老文明跨越万里,相互沟通,交流融合,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中意建交以来,文化交流规模日益扩大,形式不断丰富,水平逐步提高。今天,“中国文化年”在罗马开幕,是中意文化交流的又一盛事。当“中国文化年”走进罗马、米兰、威尼斯等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必将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使中意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更加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表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加深,意大利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并加深意大利人民对中国的了解。相信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必将取得圆满成功,将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呈献给意大利人民。

        远道而来的中国爱乐乐团随后奉献了一场中西合璧的高水平音乐会。中国著名京剧、歌剧演员演唱的经典京剧选段与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浓缩着中意两国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音乐精华。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动情地演绎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动人的旋律令观众如醉如痴。最后,在中意两国音乐学院学生共同演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声中,音乐会圆满落下了帷幕。现场观众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感谢中国艺术家们带来的精彩演出。

        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举办适逢中意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意两国进行了友好、务实的合作,在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次文化年活动是中方在意大利举办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大型综合性活动,仅政府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就有100多个,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民间项目。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音乐会、戏剧、舞蹈、展览、民间艺术、论坛和研讨会等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将在意大利各地陆续展开,向意大利人民全面展示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当代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全方位介绍中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发展。

        据悉,文化年期间的主要活动项目有中意青少年大联欢、广州交响乐团音乐会、歌剧《霸王别姬》、舞剧《长恨歌》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以及“秦汉古罗马文明展”、“新中国美术60年展”、“中国当代油画展”、“中国当代艺术选展”等重量级的文物和艺术展览。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向意大利民众全方位地介绍中国古典艺术和现当代艺术,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年的到来,将意大利民众对中国的热情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6日晚,灯光将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外墙照成鲜艳喜庆的“中国红”,并打出“中意友谊”四个巨幅汉字,引得路人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意大利各大媒体也对中国文化年的举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信使报》开辟两个专版对文化年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晚邮报》、《共和国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和安莎通讯社等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温总理访意和中国文化年开幕的盛况进行了报道。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丁伟在此前举行的文化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6年在中国举行的“意大利文化年”使许多中国人了解并喜爱上了意大利,相信“中国文化年”将架起中意两国人民对话和友谊的桥梁,使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民众了解并喜爱中国和中国文化。

    (本报罗马10月8日电) 

      图为京剧演员王艳正在表演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 马赛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