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8日 星期五

    声音

    应在国际《公约》框架下进行技艺传承象牙雕刻

    作者:邱春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8日 09版)

        牙雕这项工艺精湛、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近二十年来频频发出濒危的呼声,尽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国际社会禁止象牙贸易是导致其面临消亡的最主要原因

        在纽约联合国大厦的展览大厅里,大型作品《成昆铁路》(高110cm、宽195cm)令无数国际友人感到震撼。这件获准永久陈列在联合国总部的牙雕作品是1973年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牙雕“精微典雅”的技艺特点,在联合国大厅首次展出时,受到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的高度赞赏。

        牙雕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用牙雕作装饰品。日本遣唐使曾携带牙雕工艺品回国,并使这门雕刻技艺在日本生根。明清两代中国牙雕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官府手工作坊中不可或缺的门类。清末民初之后,牙雕这门贵族工艺逐渐从宫廷转移到民间。

        牙雕工艺几千年来伴随着其他工艺美术的成长,给其他雕刻艺术以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风格影响。然而,近二十年来行业内外频频发出“濒危”、“抢救”的呼声。尽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毋庸置疑,国际社会禁止象牙贸易是导致这项传统技艺面临消亡的最主要原因。

        文化部于2006年果断地把“象牙雕刻”(包括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纳入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随后还遴选出了有代表性的国家级传承人。然而,事情并非一劳永逸,相反,在环保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把象牙雕刻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并没有改变它目前的尴尬处境。这门传统技艺该如何活态延续?保护文化多样性该如何调和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中国遵循联合国的相关规定,打击象牙走私,并对牙雕加工权限作了严格限定,牙雕艺人“无米可炊”,面对库存象牙这一“最后的晚餐”也不敢轻举妄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建立“活的人类财富”国家体系指南》提出选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时,成员国应考虑以下标准:“1、此要素作为人类创造性天赋之证明的价值;2、其文化与社会传统的根源;3、其对于一特定领域、群体或团体的代表性;4、由于缺乏保护手段或全球化进程的负面效应,该要素面临的消失的危险。”依据这几项标准,中国政府把“象牙雕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合情合理的。

        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是1975年生效的,它为保护包括野生大象在内的全球上万种濒危动植物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非法象牙贸易猖獗,非洲野生大象数量在短短十年间减少了近一半。1989年10月,《公约》缔约国大会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决定把非洲象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加以保护,非洲国家要将正常死亡后的大象尸体掩埋;海关没收的象牙制品要焚毁;全面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

        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之一,遵循联合国的相关规定。尤其是1991年“全面禁令”发布之日起,中国严格执行这一《公约》,打击象牙走私,并对牙雕加工权限也作了严格限定,牙雕企业退出包括“广交会”在内的所有国际贸易。据2003年初的统计数字,中国海关已累计罚没近40吨走私的象牙及其制品,并且按照《公约》规定严密封存。

        从1991年1月“全面禁令”颁布以来至2008年10月的十七年时间里,中国没能进口到象牙这一雕刻原料,牙雕艺人“无米可炊”,牙雕行业因此整体性地陷入了生存危机。尽管后来《公约》组织对原先企业库存的象牙原料的管理有所松动,有加工条件的几家中国企业面对库存象牙这一“最后的晚餐”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做维持性生产。

        我国对从国际市场上合法取得的象牙原料实行国家调配计划,保证每根象牙发放到具备高精技艺的雕刻艺人手里,并规定每年度全国象牙原料消耗总量

        广州牙雕行业龙头企业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1989年曾一度停产象牙制品,近几年仍在萎缩,其主打产品不是象牙,而是俄罗斯出土的史前猛犸象牙化石制品。除了企业陷入困境,人才流失、后继乏人更使这门古老技艺难以继承。

        用牛骨雕刻和猛犸象牙化石雕刻取代牙雕仅仅是工艺师们的无奈之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象牙雕刻技艺一旦改变了原材料,也就改变了它的文化基础,它蕴涵的民俗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彻底消散了,只留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再把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联合国发布全面象牙贸易禁令十多年之后,南部非洲大象保护工作见到了实效,偷猎大象的现象得到控制,有些地区大象数量回升迅速,2008年10月,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四国再次要求《公约》组织允许它们出售政府库存的象牙,得到许可后举行象牙拍卖会。中国将购买所得的象牙主要用于工艺品雕刻,分摊给国内经过审核的合法象牙加工企业,为陷入绝境的中国牙雕业带来了一线生机。这四个国家今后9年内不得再次出口象牙,这意味着下一次中国合法采购象牙的时间表排到了2017年后。

        我国作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之一,将《公约》提出的“许可证”制度不仅应用于国际间象牙贸易管理方面,同时创造性地应用于象牙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上。近年来,为兼顾大象保护和象牙雕刻传统工艺的传承,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对从国际市场上合法取得的象牙原料实行国家调配计划,保证每根象牙发放到具备高精技艺的雕刻艺人手里,并且规定每年度全国象牙原料消耗总量原则上控制在5吨以内,确保维持象牙雕刻产业15年至20年的原料需求。传统技艺不只是文化持有者个人的财富,也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