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7日 星期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

    “人才特区”:转型无锡的选择

    作者:本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7日 02版)
    资料照片

        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透露,截至7月底,无锡市共签约物联网项目139项,总投资约111亿元,引进物联网方面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近百名。

        2006年,无锡率全国之先,出台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530”计划,旨在建立国内一流的“人才特区”。用杨卫泽的话说,无锡要“在人才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等多方面,突破常规、大胆创新,闯出新时期有效吸引和集聚人才、进而带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从“530计划”到“千人计划”

        郑卫国没有想到,已在美国生活了20年,却因为出差时的一次偶遇,使他下定决心离开硅谷,来到无锡创业。“2004年11月,我在飞机上与无锡市惠山区科技局的负责人座位相邻,我们聊起了创业,他立即向我发出来惠山创业的邀请。后来,三天一个邮件,五天一个电话,聊的全是回国和创业,这股热情打动了我。”

        2006年10月,郑卫国在无锡惠山区创办了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初创期,惠山区政府的工作人员成了公司编外“员工”。每逢产品推荐会、招投标会,总是陪同前往,令对方啧啧称奇:“政府帮助企业来投标,还是第一次看到。”

        如今,中德美联已成为世界核酸检测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优势的领军型生物技术企业。郑卫国认为,“给资金、给场所、配‘服务保姆’,即使走遍全世界,也不可能找到比这里更好的创业环境”。

        2006年,无锡专门出台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创业的“530计划”,提出要在“5年内引进30名海外归国创新型领军人才”,为此提供了“三个100、两个300”的政策支持,即: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根据项目情况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风投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

        几年间,近1000个“530”项目在无锡落地开花,远远超过了原先设定的“5年30名”的目标。

        截至目前,在国家公布的“千人计划”名单中,无锡已有16人入选;今年上半年,又有6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选择加盟无锡创新创业团队。

    从“一个人才”到“一条产业链”

        2009年8月7日,中央领导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此后,无锡迅速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中心。

        在物联网领域又抢得先机,得益于无锡人“慧眼识珠”,“挖”来了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刘海涛。

        2008年,经过与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的一次面谈,任职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刘海涛来到无锡新区,创立微纳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那次面谈被刘海涛多次提及:“杨书记对于传感网在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理解得很透彻。一个城市的一把手能够理解并支持一个新兴事物,那么这座城市无疑是这个新兴事物最合适的生长地。”

        在无锡,刘海涛和他的团队攻克大量关键技术,并且带动了16所高校、26个科研院所在无锡建立物联网研发机构,相关物联网企业纷纷落户,无锡一跃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基地。

        “无锡市的领导不仅懂产业,更能做到适时出手扶持。”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深有感触。2005年,当尚德上市融资在即,开明的无锡市政府做出了国有股“功成身退”的决定,尚德由此突破发展瓶颈,进入黄金期。

        “在人才和项目孵化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创新制度”,杨卫泽说,政府要伸出种子基金、投融资、担保等“无形之手”,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如今,无锡在国内领先的新兴产业,均有领军人物为“标杆”:物联网有刘海涛;新能源有施正荣;而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全国排名前10的科学家有7位在无锡。

        引进一个人才,形成一条产业链。如今,无锡集成电路及设计产业,产能已达全国第一;光伏产业产值跃居世界前列,占全国的50%以上、超过全球的10%;原创动漫作品量、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执行金额均位列全国城市第二。

    从工商名城到“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

        “无锡的每一次跃升,都闪耀着人才的创造性光辉。”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认为,“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造,这种城市文化特质,成为无锡人任何时期挑战困难、赢得优势的强大精神力量”。

        无锡明确,到2015年,人才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超过16%,人才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达47%。

        一个以“无锡千人计划”为统揽,以“530”计划、“后530”计划、“泛530”计划为龙头工程的海外引才工作新体系,在无锡业已成熟。

        今年5月,无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引进国内生物农业领军型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扶持政策基本与海归创业人才等同,通过引进生物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项目,使无锡的传统农业向高效低碳的生态产业转变。

        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无锡市各级干部的发展理念和自觉行动。2006年以来,无锡市、区两级针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分别兑现创业资助金4.41亿元和4.75亿元。

        同时,对遇到创业挫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政府给予80%的担保资金补偿。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使越来越多的海外归国留学生选择了无锡。

        在江阴,张雷创办的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三年,已成为国内首家独立完成兆瓦级风机动态载荷和核心控制系统设计的风电企业,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达30多亿元。

        在崇安区,从国外归来的郑皓华兄妹利用北仓门一座废弃的仓库,建成了无锡的“苏荷”。目前入园留学人员达40余名,文化创意创业企业近25家,形成了以造型艺术设计、摄影、书画工作室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杨卫泽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努力创造无锡企业家的3.0版本。1.0版本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荣毅仁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家;2.0版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闻名的苏南模式所造就的乡镇企业家;3.0版本,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培养的科技型创业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