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

    上海世博游记

    作者:丘成桐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01版)

        正如其他参观世博的游客一样,进入世博后,使我们感到震撼的乃是映入眼帘的一个宏伟的建筑物,它的顶部漆成朱红色,有如华冠高耸,真可说是“东方之冠”。这座建筑物就是让中国人骄傲的中国展馆。它雍容华贵,尽显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风骨,朱红使人想到代表中央的故宫,也让人想起朱雀玄鸟的远古传说。

        我们得到中国馆长徐沪滨的热情招待,躬亲引领我们参观并解释馆内各种展览陈设。馆长不单热情洋溢,也着实给我们上了一堂极有意义的课,使我们获益匪浅。

        首先他解释中国展馆的“中国红”是由七种不同的红色组合而成,从上至下的红色依次由深至浅,使得展馆无论在白昼或晚间灯光照射下,都保持沉稳而典雅的气象。入门后,馆长让我们一起在一片金色辉煌高耸的花朵前照相,有向日葵,也有莲花,应是代表欣欣向荣、国人爱好和平和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象征吧。

        接着馆长为我们解释馆顶的建筑: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拱状的主体建筑。他说这个建筑一方面有天下粮仓的意思,一方面有散发性的功能,我想这应当是象征着古人说的有容乃大和厚德载物的意思吧。斗拱层层叠加,却井然有序,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凝聚在一起,却能够承受得住外来的千钧重量。

        馆长又向我们解释说设计师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等中国的哲学思想,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构思,值得“东方之冠”这个称谓。 

        中国展馆展览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层面。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里,累积了先祖遗留给我们的文化,延绵不绝,有些是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些是劳动人民替统治者呕心沥血地制造出惊绝古今的艺术作品。

        在馆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批珍贵的青铜器,其中以西安运来的铜马车最为珍贵,据说中国馆为这套绝世珍品花了八亿元的安保费。秦代始皇帝可说奢侈之极了。这些合金制作,经过二千年仍然无法复制,可见我们祖先的智慧。

        我们又看到伟大的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汴京的繁盛都市状况,他细致而真实地画出了人民的生活状况。但精彩的是中国馆将这个五米多长的画卷放大至一百二十八米,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工作。结合了高科技图像处理的方法,艺术家们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家的知识,还原了当时汴京的人物社会情形,并以动态的方法表现出来,精彩的地方使人感叹。整个工程花了整整两年,为了国家的形象,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敬佩。

        跟着我们观赏电影,在一个六边形的影院里,矗立着三块巨大屏幕,呈一百二十度夹角展开。在观众席上则安装着一块硕大的圆形穹幕,在这里,我们看到“和谐中国”这套影片,在大银幕上,我们看到这些年来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使人景仰这几代中国领导人为国家努力得出来的伟大成就。我们从影片中也看到和谐温馨的中国人情、邻里的交往、一家三代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的温情,都可以在电影中感觉出来。

        在电影里和在大厅里,都看到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朴素无华的想象,无论是环保、净化水源、创造洁净的能源、产生洁净的瓜果蔬菜、让老百姓健康而得到温饱,都是我们的愿望。在影片里欢乐群飞的白鹭送别下,我们憧憬着祖国未来的美景。

        我们这一代很幸福承受着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在英明的政府领导下,过着三十年来安定而太平的日子,国力欣欣而向荣,我衷心的希望国家继续稳定丰足,我们的子孙长享太平的日子。

        我们也参观了上海馆和香港馆,在上海馆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城市的建设和繁华,作为一个归国华侨,我不能不钦佩祖国同胞们胼手胝足的精神,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这些世界级的现代大城市。

        在法国馆、在德国馆和在美国馆,都看到很多很有意义的展览和电影。我在美国四十年了,它的展馆看来不算丰富,没有展览贵重的文物,但它的电影却表现出美国人独特开朗和坚韧的精神。正如中国一样,他们也是多民族的国家,但受到攻击或遇到苦难的时候,往往能够群策群力的奋斗,创造出美好的将来。 

        非洲馆甚是宏大,一大批非洲国家都在此展出它们的特色,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情最终都会对对方有利。

        在整个世界博览会中,我看到跨国的友情,看到世界文化的交流,也看到我们憧憬的美丽将来,一个洁净的和谐社会。愿天下人间,再不会为肤色、为不义的财富而争执,让我们富足,让我们扶持那些需要帮忙的团体。我希望我们国人能吸收到西方文化的精华,将他们贵理性崇尚思想自由、注重个人人性发展的精神,融合到我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观念里,创造百姓向往的大同社会。

        世博感怀

        万国衣冠会浦江,江滨风景本无双。

        飞甍宝阁夸神斧,仙侣香尘动客幢。

        始解百年非故梦,剧怜赤县是新邦。

        雄狮终有苏醒日,游子披襟尽一缸。

        此处用了“三江”的险韵。

        谢灵运:“白日丽飞甍(音盟)。”

        杜甫《秋兴》:“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仙侣”乃指衣冠楚楚的游人男女。周邦彦元宵词:“自有香尘随马。”至于“客幢(音床)”,用的是六祖惠能的典故。他在广州时见两僧争论幡幢动静,说:“幡非风动,是汝心动。”

        清末已有人倡议于上海办世博,但忘记是谁了。“剧怜”也可用“喜看”,但没那么特别。“新邦”用的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意。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昏睡的狮子,它醒来时会惊动世界。

        王安石:“且置兴亡近酒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