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

    中国馆:中华智慧的诠释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李金桀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04版)
    国庆节前夕的中国馆 本报记者 高腾摄

        从5月1日开馆至今,中国馆“大红外表、巍峨斗拱”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这座“东方之冠”,以“七彩之虹”装扮,是世博园区里最亮丽的风景,是本届世博会最吸引眼球的场馆之一,也是中外观众趋之若鹜的热门场馆,更是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截至9月28日,中国馆共接待各类参观者共计2114.9万人次。

        作为一个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是世博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意,而且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中国馆对这一主题的诠释吸引着全球目光。如何讲述深厚的中华智慧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淀和传承,如何展示中国应对城市时代各种挑战的积极举措、如何凸显中国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这既是中国馆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的看点与亮点。

        今天在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长徐沪滨响亮地回答说:“经过152天的运行,实践证明,中国馆的展示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5000年的灿烂文明,60年的创业历程,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诠释中国城市发展中充分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的智慧,展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部影片、一幅画卷、一片绿色、一次骑乘探秘、一场低碳体验……中国馆以古意新风,展示了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了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揭示了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国馆的展示主题,得到了我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和政要、各界专家学者、海内外参观者的肯定和赞誉。

        中国馆着眼于中国文化和文明的“软实力”,不论是外部的建筑形式,还是内部的展示内容,都实现了现代科学元素与中华传统智慧的融合、创新。例如,中国馆采用了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其屋顶的自遮阳体形、雨水收集系统、省区市馆屋顶的天然隔热层等设计,密切契合了世博会主题,体现了中国对“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全人类关心的话题的积极态度和行动决心。“中国馆的建筑是古今智慧融合的结晶,从建筑的角度诠释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他相信“庄严、大气、华美”的中国馆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上海新地标。

        徐沪滨说,中国馆的成功不仅在于展示了中华文化,揭示了未来城市发展战略背后的中华智慧根基,更重要的是,中国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如何运用智慧,应对挑战,探索和实践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科学发展道路,对寻找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做出了中国的回答,展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力量。

        (本报上海9月29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