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

    汇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强大力量

    ——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发言摘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09版)
    在大明湖超然楼前举行的山东省暨济南市公民道德宣传日宣誓活动中济南各界青年精神饱满地热情参与本报记者 张炳升摄

        编者按  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在山东济南举行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先进典型、基层单位和媒体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题,深入交流研讨,广泛凝聚共识,取得积极成果。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关注道德建设三大问题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伦理学会顾问 徐惟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已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动。道德,作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不可能不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不可能不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更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要特别关注诚信建设。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目前在这方面的缺失已经造成群众强烈的不满。在新的情况下当然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必要的法律和规章,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但是制度建设往往有滞后性,同时还要加强有关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还需要帮助群众提高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不道德的欺诈行为危害的能力。

        二、要特别关注新市民的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进入城市。除了首先要从制度、政策等方面逐步解决他们的户籍、就业、劳动保障、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还应当着力帮助这个新市民群体建设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应当是新市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幼小的心灵更容易接受新的道德观念,幼小的年龄更容易养成新的道德习惯。只要引导得好,这些新一代的新市民将比他们的父兄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

        三、要特别关注社区道德的建设。大量的人群从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发生的另一个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动。过去那种大型的单位宿舍已经逐渐瓦解。社区虽然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却没有成为人们安放心灵的场所。道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在集体之中最容易获得必要的营养和生长的条件。社区的道德建设需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促使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结识为突破口,进而逐步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社区集体。

    发挥文化建设积极作用

    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高树勋

        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文化部高度重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在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好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第一,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艺作品,为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重大文艺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文化工程及项目,深化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第二,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与监管,发挥文化市场管理在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引导扶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明确标准,建立机制,加强文化产品内容管理;加强监管,坚决打击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通过文化科技工作平台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牢牢把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四,把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实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在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优秀群众文化创作。

        第五,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集中、全面、深入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 杜渊泉

        公民道德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的要求,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义务与责任,也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突出标志。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作为中央企业来讲,加强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宗旨要求,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始终坚持典型引路,深入开展劳动模范、道德楷模、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始终坚持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让道德在职业实践中升华。各企业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高了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南航集团等窗口服务企业结合行业特点,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武钢持续开展“创文明岗位、让用户满意”活动,中国北车扎实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员工”创建活动,中国盐业等企业积极践行道德承诺,推动了企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中央企业文明程度和职工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中央企业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强化媒体责任意识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 李 伟

        当今社会,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广播电视媒体,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传播责任。

        担负政治责任,就要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加强正面宣传,完整、准确、全面、及时、深入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担负社会责任,就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我国的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播电视,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播电视,必须履行引导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功能。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位,把功夫下在深入实际、关注民生、促进发展上,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担负文化责任,就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健康的道德指向、格调品位和审美取向,旗帜鲜明地抵制“三俗”,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担负传播责任,就要提高传播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广播电视宣传,努力坚持“三贴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要善于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把党和政府的主张变成老百姓想听爱看的节目,让广播电视宣传真正入眼入耳入心。

    突出新闻出版优势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宋明昌

        新闻出版是党的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核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动道德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任务。

        抓繁荣,大力实施出版精品工程,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出版产品。一是抓好政治性理论读物的出版,出版发行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的理论成果。二是打造更多高质量的精品力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内容创新,扶持原创作品,实施促进民族原创能力提高的品牌工程。三是积极繁荣少儿出版物市场。在“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互联网读物出版规划中,重点安排未成年人读物出版选题。

        抓阅读,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一是大力倡导全民阅读风尚,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创建和培育了一大批常态化、长效化读书品牌。二是积极引导全民阅读方向,广泛交流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益经验,每年明确全民阅读的主题和重点,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具体部署。三是努力形成全民阅读机制,通过开展读书征文、发布公益短信、号召优惠售书、在线免费阅读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抓管理,大力推进文化环保工程,营造规范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大力扫除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文化垃圾。二是严把出版物审读、审看关,建立健全审读把关制度,防止不良出版物流入市场,对因审查不力、把关不严而流入市场的不良出版物,依法予以没收并追究出版单位责任。三是打造绿色网络出版工程,引导青少年正确运用新媒体,主动拒绝黄毒,积极防范网瘾,自觉远离网害。

    重视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周长奎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及未来发展。

        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把握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既要重视基本道德教育,更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要善于把以提高道德素质为核心任务的公民道德教育,与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既要尊重个人价值,更要强调社会责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引导青少年勇于承担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责任。既要鼓励青少年追求成功的美好愿望,更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地奋斗;既要继承优良传统,更要弘扬时代新风。

        要不断创新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的路径和载体。注重道德灌输,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利用重大节庆日、团队日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各种契机,通过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生动有效地向青少年灌输公民道德规范;强化道德实践,大力深化“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三下乡”、“雏鹰争章”、“手拉手”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踊跃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弘扬良好社会风尚;树立道德榜样,深入开展各种类型的青少年典型推选宣传活动,尤其要注重挖掘来自青少年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带动青少年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要运用媒体手段,积极适应当代青少年的沟通、交流、联络、聚集方式,大力探索运用新媒体手段,增强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对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培育民族团结文明之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屹

        新疆始终坚持抓住根本不放松、抓住重点求突破、抓住典型带全局、抓住主题固根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使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夯实思想基础。紧紧围绕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这两大主题,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注重在内容上贴近、在形式上创新、在机制上完善、在队伍上加强。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拓展载体,推动了理论走向群众、服务群众,使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凝聚民族精神。在新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通过开展系列化、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提升,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更加稳固。

        以道德模范为引领,培育文明风尚。自治区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定为全区“公民道德建设月”。通过广泛开展“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评选、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树立了一批可亲、可信、可学的典型,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应,促进了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增强“四个认同”。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教育,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认同”。

    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

    济南市委副书记、济南市长 张建国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重在建设、贵在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转化为干部群众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加强教育引导,在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上迈出新步伐。一是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二是精心组织系列主题宣传教育。三是突出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

        打牢群众基础,在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工作中,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努力使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和践行。一是运用典型引路。二是推动实践养成。三是坚持以文化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强化制度保障,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社会管理上实现新进展。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一是健全制度规章。二是推进依法治市。三是加强社会管理。

        把握实践要求,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我们着眼于为实践服务、为现实服务,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把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与“保增长”结合起来。二是把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与“保民生”结合起来。三是把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与“保稳定”结合起来。四是把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与“保全运”结合起来。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创新发展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群

        山东把公民道德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始终,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提升,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一、坚持价值引领,让公民道德建设“有灵魂”。我们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中,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二、坚持道德传承,让公民道德建设“有根基”。我们深入挖掘齐鲁优秀文化资源,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积极培育富有山东特色的道德文化品牌,努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重点加强诚信文化、爱心文化和孝德文化建设,让传统美德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不断发扬光大。

        三、坚持典型带动,让公民道德建设“有标杆”。我们坚持把选树典型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大力弘扬“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诚实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先后推出了张海迪、孔繁森、王乐义、许振超、李登海、王伯祥等一批典型个人,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6个、省级道德模范101个,形成了济南交警、泉城义工、青岛“微尘”等一批道德建设品牌。

        四、坚持改进创新,让公民道德建设“有活力”。我们深入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广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行为40则普及行动,运用传唱《道德歌》、编写《三字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