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29日 星期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作品 系列报道之三

    反映时代不能回避“主旋律”

    ——著名编剧陆天明访谈录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9日   03 版)

        核心观点

        ●“主旋律”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时代都有。

        ●一个真正的作家、艺术家是不会拘泥于小我的。

        ●真正的“主旋律”,第一体现了人民的生存意志,第二体现了时代前进的力量和需要。

        陆天明,著名编剧,代表作有《苍天在上》、《省委书记》、《命运》等,被视为典型的“主旋律作家”。近日,记者就文艺创作与“主旋律”问题对他进行了访谈。

        中国要发展文艺,要产生反映时代的大作品,真正被人民、历史认可的大作家、大文艺家,不能回避“主旋律”这个话题 

        陆天明:现在人们对于“主旋律”这个概念的理解,说得轻点是模糊,说重点就是糊涂,在有些人那儿甚至是“故作糊涂”。

        当代文学有一个怪现象——理论界很少谈“主旋律”,有人甚至绝口不谈。“主旋律”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重要的创作指导思想,但是在文艺理论界基本没有引起任何探讨。为什么?也许是大家觉得这个概念再清楚不过了,完全不必要再谈。但是实际上,依我看,作家们不甚清楚,艺术家们不甚清楚。理论家们清不清楚呢?我认为也未必。

        就拿《苍天在上》来说吧,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被众人当作是一部绝对的主旋律作品。当时在中宣部和文化部有关领导的主持下,中国作协、《人民日报》文艺部等单位联合召开作品研讨会,其规格不能说不高,作品出版和播出后也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但是就有人不同意它得“五个一”奖。当时我真的是一头雾水、莫名所以。那么,它到底是不是主旋律作品?到底什么才是“主旋律”、什么是“主旋律作品”呢?我完全被搞糊涂了。

        要作家真正推行和实践这个概念,要走出“主旋律”创作的路子来,真是太艰难。正因为如此,谈这个话题才显得特别重要。我认为,中国要发展文艺,要产生反映我们时代的大作品,真正被人民、历史认可的大作家、大文艺家,不能回避“主旋律”这个话题。

        “主旋律”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时代都有。在当代,文学创作要搞“主旋律”是官方提倡的,但不能因此就把它和“长官意志”画上等号

        陆天明:我认为“主旋律”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时代都有。它不是哪个领导臆想出来的,也不被哪些机构左右。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主要生命诉求就是救亡救国,就是拿起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黄河大合唱》表现了抗日救国的诉求,它就是“主旋律”作品。当下中国人的诉求呈现多元化,但革新求变、实现民族复兴是最近这个时代中国人最主要的生命诉求,这就是现阶段的主旋律,什么也动摇不了。

        奇怪的是,尽管“主旋律”是客观存在,但现在圈里行里都有点贬它、躲它。为什么?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简单地把它与长官意志画上了等号。

        我要特别强调:虽然文学创作要搞“主旋律”在当代是官方提倡的,但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意味着它就是“长官意志”。不论如何,只要主旋律能体现人民意志,体现时代潮流,符合时代、历史前进的要求,为什么不能举双手欢迎?不能因为是领导部门提倡的就一概排斥、躲避。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有些人提倡的所谓“主旋律”和那种真正体现客观存在的人民意志和社会前进方向的“主旋律”是否有差距?

        有时,也许因为对“主旋律”认识不一致,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作家不愿意贴近现实,不愿意写主旋律作品,绕着走。不可否认,作家有时为了完成特殊任务,突击搞了一些应景性的作品,创作水准的确有所下降。

        只为苍生说人话,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

        陆天明:只为苍生说人话,这是我对“主旋律”最简单的解释,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

        本来反映大众、反映人民,这是文艺创作的康庄大道,被大众接受是我们作家的重要使命之一。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作家不替老百姓说话,不体现老百姓意志,反而觉得只要表现一己之自我就行了。作家不反映现实,不替老百姓说话,孤芳自赏,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文学杂志卖不出去,小说诗歌没人读,文学正在大踏步地从人民生活中撤退啊!为何“四五运动”时的广场诗歌拿现在的标准看,不算是很艺术的,却有那么大的反响呢?因为它们和生活结合起来,替老百姓说话,在推动历史前行。但是现在作家说来说去都是自己的那一点小事小情,不理睬人民大众和时代了,读者当然觉得没意思。

        一个真正的作家、艺术家是不会拘泥于小我的。《黄河大合唱》代表的不是冼星海,而是当时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心声;《梁祝》不仅仅是陈钢和何占豪他们两人对爱情的体验,更是代表着整个民族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认为那些优秀的、走红的流行歌曲,能代表大众情趣的也是“主旋律”作品。

        真正的“主旋律”,第一体现了人民的生存意志,第二体现了时代前进的力量和需要。如果作品真正符合这两点,一定会有生命力,因为“大我”的东西,信仰、精神的力量,只要是人都会需要。文艺家能够从“小我”重新回到“大我”,清醒地意识到时代的主音、强音,并非有人强迫或用钱用权逼迫诱使你这么做,而是自觉地去做,才会有文学艺术的真正繁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