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月13日上午
地点:孔子学院总部
主持人:梁 枢(光明日报“国学版”)
主持人:许先生好!首先感谢您拨冗接受我们的专访。
在这次尼山论坛筹备过程中,国学版有幸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工作,如报道“世界文明对话日座谈会”,以专栏方式发表论及中西文明比较性分析的一系列文章等。论坛的筹备工作,从渐次展开的每一个环节,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向人们传达着一个十分强烈的信息:这次论坛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一场由中国人主办的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对话”是首届尼山论坛的“核心词”。不仅如此,在时下各种各样的“论坛”中,“对话”也将成为代表与彰显尼山论坛的特色。作为这次论坛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您能否向我们的读者展示一下您关于“对话”的理念。
一
许嘉璐:近年来,我有计划地与佛、道、基督、犹太各教代表人物进行交流;我还曾和伊斯兰、神道以及婆罗门等教人士面对面地畅谈过。我之所以愿意和儒家之外的各种文明及其宗教进行交流,是基于以下想法:近三百年来,世界进入了文明多元化跟一元化这两种主张和趋向并存并激烈博弈的时代;自上个世纪之末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以来,这一博弈日益凸显。这一比拼的结果,将决定着人类未来的命运。
工业革命之前,那时的不同文明对话,只是局部的,线性的,自发的,主要的形式是贸易、传教和战争。工业革命以后,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方式与性质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自视为世界中心,“殖民运动”夹裹着基督福音向世界各地强行撒播和渗透;延至20世纪,美国接替了欧洲“世界中心”的角色,继续推行世界文明的一元化。而面对一波又一波的一元化浪潮,近三百年来,弱势国家和地区只能不自愿地、被迫地承受着自己的传统被扼杀、鄙弃、遗忘的残酷现实。
这种一元化的趋向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巨大的能量,并且它也必然地影响到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们。这种一元化给当时的思想家带来了什么?从制度设计到宗教信仰,再到对价值尺度、终极真理的哲学思考,这种一元化的趋向被这样那样地全盘接受下来,形成“一元主义”的思维方式。
然而,文明有着超出思想家们想象的伟大与顽强。文明一元化在实施强大压力的同时,也自然孕育并激发出坚持传统、抵制文明移植的巨大力量。从上个世纪末起,一元化的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被文明多元化的呼声减速了。遍布全世界呼唤多元化的声音,是由西方发起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的强大趋势辩证地催生的。物极必反,当推行一元化的力度接近极致时,它的对立面就出现了。
主持人:当这一情景进入到思想家的视野之中,必然会掀起波澜。
许嘉璐: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多元化是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多元之间的接触、碰撞、妥协和相互吸收是各种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只有多元,各种文明才能获得相互接触、欣赏、吸取这样一种自身发展的外动力,以适应、维护并促进不断演变前进的社会生活和世界形势。换言之,如果文明单一,或虽内部多元,而缺少和外部足够的接触,则这种文明必然要渐渐衰微,乃至消亡。如果着眼整个世界,则可以预计,文明的单一化也将预示人类的停滞、倒退、灭亡。
但是,潜在于人民意识中的对多元文明的需求以及学界一波又一波的论证、呼吁、抗争,在现实中,其力量至今仍是微弱的。应该看到,文明有着拒绝异质者的本能,所以“一元主义”为了实现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就要诉诸刀枪,虽然平时主要是靠人人喜闻乐用的文化形式和物质产品。人类要达到彻底摆脱二百多年的桎梏,消除忘却民族智慧、失去自我、无所适从、灵魂空荡之苦,将是个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
所以我说,文明的一元化与多元化这两种理论和实践是一场长期的博弈。明智者,当前必须向人们揭示文明多元化的必要和必然,以抵消相反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然后,经过若干年代的努力,脱下铠甲,打开心锁,让良知战胜贪婪,让文明跨越边界,使世界真正成为友善、包容、和睦、幸福的家园。
人类需要的那种坦诚的、善意的、意在求得相互了解、理解的交流,现在通常称之为“对话”。这个世界需要对话。
这种对话,往往从学者开始。因为学者的思考有着比政治家、企业家、军事家更为宏阔的知识背景(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等)和更为深刻的对历史和社会走向的关怀。人民是文明的创造者,是文明多元化最有力的推动者,是历史的主人。智者的言论可以作用于人心。只要真正渴望人类和谐的人们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世界一定会有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共荣的一天。
二
主持人:您充分论证了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即将召开的尼山论坛也将有力地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但由此也让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诚如您所言,文明对话本身是博弈的产物,加之长期以来“一元化”思维定势的影响,作为博弈的对手,对话如何可能?
许嘉璐:从人类社会发展史和思想史所揭示的规律看,如果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和国家、民族、地区、社群之间在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这一狭小的视野——这当然不能妨碍了人类共同追求的正义和平等的原则——来审视当代世界的特征,那么,所有的国家、民族、地区和社群,也就是全人类,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霸权国家还是后殖民国家,也不管是富豪还是贫民、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惑和痛苦有着相当的一致性。
工业化极大地扩大了人类的视野和知识范围,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的便利和质量,但是它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人群与人群的对立,人身与人心的对立,现在与未来的对立,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可以这样说,这些对立凝聚成了这样两个很少有人思考,但却极为现实的问题中:什么是幸福?人类将走向什么样的终点?现实中的种种对立在生活中就体现为科技发展的加速度、追求财富的欲望之不可节制与人的心灵需要一定的沉静和信仰、人类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自我认识的精神之间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所引起的人之个体和群体精神的迷茫,仇恨的莫名,社会的断裂,危机的频发,已经向人类显示了可怕的未来。因此,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不应该只是被文明一元化所折磨的弱势国家、民族、地区和社群的需要,其实也是发达国家、霸权者、富豪和强势群体的内在需求,虽然他/它们未必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获得不同文明对话成果之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三
主持人:我了解到,尼山论坛是第一次由中国人主办的世界文明论坛。这是否意味着,在文明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许嘉璐: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话已经在世界上举行过好几次。在美国、西班牙、新加坡,都举行过。而在这些对话当中,我们没有话语权,没有咱们人参加。只有在马德里那次会,人家两家对话,我们是列席。当时学诚法师就作为列席代表团的代表,做了个简短的发言。发言讲佛家的理念,人家没听过,没见过,非常欢迎。这让我想到,世界上应该有中国的声音。应该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怎么办呢?中国办论坛!论坛把朋友请进来,同时也可以让文化走出去。
中华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应该而且必然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向以极大包容、注重和谐、酷爱和平著称;我们有着保证了中华民族独树一帜地保持几千年一统和稳定的文明因素和丰富经验。中华文明的内涵,的确有许多可以作为其他文明的参考,用来补充、纠正、制衡现在统治着全人类的西方文明,以便人类在未来共同创造出能够真正促进自身进步,保障地球安宁与和谐的新文明。例如中华文明把对道德伦理的无止境的提升作为最高的追求;视自身为宇宙的一员,以“我”与“他”为同体,提倡体现无疆大爱的“仁”;虽然自古没有形成崇拜人格神的全民宗教,但是仍然有所敬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等。尼山文明论坛通过对话所要追求的,也正是中华文明里天下为一体的理念所早已反复论证并为历史所证明了的真理。
主持人:您说过,多元化是人类文明、文化的本质属性,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充分体现这种文化本性的。那么,通过论坛发出中国的声音,同时也就意味着是在发出文化的心声。
许嘉璐:是的。
四
许嘉璐:还有一点,就是想要通过对话来推进我们的儒学研究。长期以来,我们国内学界存在着就儒学论儒学的研究倾向。而对儒学的价值,儒家文化的价值,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搞儒学的,应该同时研究伊斯兰教,研究基督教,应该研究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应该研究神道教。这样一比较,才能看出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的可贵,也看出老祖宗的毛病。这样儒学、中华文化就往前走了。这次请来的外国学者中有不少和我对过话。我们把众多朋友请来,可以给我们的儒学研究者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推动咱们儒学的进步。
我就想,一个民族文化的振兴,要靠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这词是费孝老先提的。我也用这个词,但是重新界定了。概括起来,文化自觉就是一个民族要对自己的文化,有清醒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的规律、内涵、走向。这样的文化自觉,首先需要知识精英来担当,由知识精英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放到世界的背景、历史的背景去认识、研究、解读、散布。
主持人:通过对话,在国际视野中提升我们的境界,推进我们的学术建设。
许嘉璐:现在中国正在参与世界上各种对话,不同层次,不同形态,都是对话。但是不能缺的就是这种直插文化根底的哲理的对话,要引向深入。没有深入,其他的文化形态走出去,就可能是不自觉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高端对话的平台。
主持人:谢谢!
(录音整理:罗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