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学子诵诗迎佳节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黄一菡)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复旦大学首届中秋诗会举行。
一番简单的开场白后,诗社社员们以歌会友,率先演唱了《城里的月亮》《九月》等曲目。“其实诗歌最好的表现形式是唱歌,”现任诗社社长、09级新闻学的沈逸超同学说道,“古代民间作乐歌祭神,可以说就是把诗唱了出来。”其后,在场同学纷纷上台朗诵诗歌、交流体会,朗诵的作品既有之前收集的文本,也有学生自己的诗作。“大家都不是专业人士,朗诵没有那么激情饱满,但这并不要紧,文字本身是有力量的。”
本次诗会落脚点放在“乡愁”有两层意义。“一方面让喜欢诗歌的朋友聚在一起,另一方面希望我们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安静一点,有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里面。”看着黑板上一位位朗诵者的名字,沈逸超用“共同的守候”表达了当时的心情。
厦门 民众博饼“抢状元”
本报厦门9月22日电(记者马跃华)“哇,我们这桌出了3个状元,运气真是好。”骰子在大碗中叮当响,不时传出惊呼声,让海峡两岸的中秋节别具热闹。连日来,两岸同胞共同掀起了一场跨越海峡的博饼狂欢“夜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两岸同胞快乐“抢状元”。
由海峡两岸厦门、漳州、金门、台湾本岛四地共同举办的“2010中秋博饼状元王中王大赛”,传递着中秋佳节团圆的欢笑和温馨。流行于金、厦二岛的中秋博饼,也称“博状元”,源于300多年前,由当时驻守厦门的郑成功部将洪旭首创。经300多年传承,中秋博饼发展成为厦门及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博饼赛通过投掷6颗骰子博弈玩耍,依规则争“状元”、“榜眼”、“进士”等不同等级奖品。
吉林 受灾职工得救助
本报吉林9月22日电(记者曾毅 通讯员张少彬、王艳敏)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金三村村口,于洪岩的父母不住地摆着手,大声喊着“再见!”,直到安装九公司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的背影消失在泥泞的小路尽头,才放下高举的手臂。村里人都羡慕地说:“老于家儿子单位给送钱来啦,没想到他家这么有福!”
今年夏天百年一遇的洪水在吉林地区肆虐而过。而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分公司198名家庭受灾员工没有一个人主动向单位请假回家,一直坚守在国内外施工现场。中秋临近,这些家庭过得怎么样?“党组织要做员工最坚实的靠山。”公司党委书记贾宝表示,对受灾职工家庭发放慰问金,目前累计达25.7万元。
于洪岩是一名普通的铆工。洪灾过后,他家的13亩地全部绝收。昨天,当安装九公司党、团支部书记把3000元救助款交到于洪岩父母的手中时,老俩口感动得含着泪水说:“谢谢公司,谢谢党!”
珠海 歌舞烟花伴书香
本报珠海9月22日电(记者 杨连成)一场疾风豪雨过后,南粤大地的中秋佳节格外天高地阔、月圆气爽。记者驱车珠海东西城区,一股浓郁的歌舞烟花伴书香的气氛扑面而来。
“花好月圆”大型中秋赏月晚会从昨天起连续三个晚上在圆明新园隆重举行;海泉湾度假区百十名中外演员身穿民族盛装在渔人码头上演优雅高贵的唐风舞,不时与游客宾朋携手起舞,传递幸福;珠海斗门区农渔民全新打造的“月光光照地堂”拜月庙会和水乡美食节活动吸引了八方采风客;腾空而起的国际烟花汇演将中秋之夜的珠澳海面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由20多万珠海市民踊跃参加的第二届“珠海读书月”和2010南国书香节、珠海书展活动更是让这座移民城市处处书香飘溢,学风盛行。
长沙 声援“中国节”申遗
本报长沙9月22日电(记者龙军、唐湘岳 特约记者禹爱华)今天是中秋佳节,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举办的“芒果radio祥和中国节申遗声援·中华诵暨璀璨湘江赏月会”在长沙杜甫江阁举行。同时在全国各地20多个城市共同举办类似的赏月申遗声援活动。
中秋赏月会开始后,橘子洲推出盛大的烟花燃放活动,璀璨的烟花映衬着明月的光辉。市民还可通过六架高倍仪器望穿一轮明月,分享国家探月工程最新科研成果。活动中不少市民参加了在湘江边诵读关于中秋的名篇,亲身感受浓郁的中秋节日风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各地的分会场也开辟了赏月专场文艺晚会,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如哈尔滨、西安、深圳等,同步展现各个分会场声援祥和中国节申遗的豪壮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