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22日 星期三

    漳州『草根文化』带来新风尚

    通讯员陈立晖 记者马跃华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2日   01 版)

        本报漳州9月21日电(通讯员陈立晖 记者马跃华)“老伴,吃完晚饭干吗去?”“到基层文化中心户家泡茶、听戏、看报纸去!”……中秋节前,记者在走访漳州市部分小镇乡村时,感受到各地热闹欢快的文化氛围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新风尚。

        近年来,漳州市全力打造基层文化中心户建设“百千万”工程,创建了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10000个乡镇级文化中心户,形成“政府指导——村、居委会牵头——文化中心户负责——群众成员参与”的文化组织新模式,培养出一支集知识传播、政策宣传和文化娱乐为一体,高素质、带动力强的“草根文化带头人”队伍,有效地促进基层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市级文化中心户吴美英就是一个“有实力又有魅力”的人,在芗城区下苍村,她组建了一支由40名农村妇女组成的夕阳红舞蹈队,排练节目时总能吸引众多村民齐聚同乐。受此影响,周边各村共有8支队伍相继组建,这些队伍逢年过节时的各种表演为村镇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气氛。

        过去,基层文化活动常常遭遇“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来了就热闹,人走茶就凉”的尴尬局面。如今,“老百姓的事业交给老百姓办”,这些“草根文化带头人”往往比一般乡镇文化干部更富创造力,更具影响力。平和宝南村的“播音员”林振成就自己动手建了个山村家庭广播站,每天给村民读读新闻,播报农经信息,不时插播乡曲剧目,被村民亲切地称作“金喇叭”;漳浦东升村的“宣传员”黄尖嘴精心创作的“三句半”、顺口溜,融入了党的好政策,在村中广为传唱。

        在基层文化中心户的带领下,民间的创作热情高涨,涌现出许多品牌文艺活动和优秀作品。云霄县以家庭为单位的“漳江之夏音乐会”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群众参与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盛会;演武亭村热心推广书法的方龙生先后培养5000多名学员,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东山县老艺人孙用父子组建的潮乐演奏队,曾三次和前来访问的台湾潮乐团联谊,丰富了闽台文化交流。 

        如今漳州的小镇乡村里,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让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形成了“收起酒柜、换上书柜”、“离开赌场、走进球场”、“香火钱变成致富本”的新风尚。基层文化中心户真正成为了群众愉悦身心的乐园,引领农民增收的“金钥匙”,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