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21日 星期二

    一个高尚灵魂的道德感召

    ——优秀共产党员 道德模范郭明义的故事 (下)

    本报记者 刘文嘉 毕玉才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1日   01 版)

        28年,足以垒土九仞,漫度雄关。“雷锋传人”郭明义,成了鞍钢一面旗。

        郭明义发起的敬业奉献团队,已经囊括了齐矿采场的所有一线工人;

        郭明义牵头的无偿献血应急服务大队,已经召集了600名志愿者;

        郭明义组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已经容纳了1700名志愿者;

        郭明义命名的爱心团队,已经由30人发展到5800人。

        千峰映月,万川归之。起初这是一个人的故事,现在这是一群人的故事。

        丹心铸爱

        齐大山铁矿采场纵横千万平方米,80里公路是它的动脉。郭明义说,“我在这条路上走,能感受到它沸腾的血液。”

        这条路,一直是齐矿的骄傲。星级公路达10多公里,达标合格率98%以上,仅2009年,齐矿公路节能降耗就创效3600多万元。这个殊荣竟和一个普通采场公路管理员密不可分。

        采场公路管理员干了十五年,郭明义坚持实地观测和记录,坚持学习借鉴国际矿山公路管理最新理念。他对齐矿采场公路管理的技术工艺进行了大胆实践和创新,制订了《公路、支线、铲窝维护技术标准与考核办法》、《采场星级公路达标标准与工作流程》等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填补了采场公路建设上的多项技术空白。

        好路省车,谁都知道。郭明义的管理方法,使公路维护质量逐年上升,为降低备品备件和物料消耗做出重要贡献。多年来,齐矿一直是全国同行业电铲效率、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

        这个成绩在办公室里“坐”不出来。事实上,他的办公室只用来保存文件和资料,而每天的工作都是一场长途跋涉。 

        露天采场条件艰苦,冬天温度要比外面低5℃左右,夏天要比外面高10℃。驾驶“电动轮”、“电铲”的司机师傅都坐在驾驶室里,冬有暖风,夏有空调。走在路上检测的郭明义却头顶烈日,毫无遮蔽。相比起一线工人,更容易冻伤和中暑的却是这位技术管理员。

        仅推土机司机单锡纯,就看过郭明义三次中暑。高温曝晒加上长时间工作,眼瞅着郭明义走着走着就脚下一软,倒在了路上。最严重的一次,采场紧急动用了洒水车,给晕倒的老党员持续洒水降温。

        冻伤感冒更是“轻伤不下火线”。2008年2月,号称“亚洲第一移”的齐矿破碎站下移工程与东北最寒冷的日子遭遇。一座高20米、宽15米、重900吨的钢铁建筑物需要通过采场公路下移到下一个平台,一旦破碎侧翻,后果不堪设想。

        路是关键。凌晨5点到夜里2点,患了重感冒的郭明义一直在现场监督指挥。采场寒风透骨,同事们屡屡劝他回家休息,他坚决不肯。路修好时,郭明义浑身颤抖,站都站不住,是两名同事搀扶着将他送回了家。第二天,老党员又准时出现在采场。

        “郭明义敬业奉献团队”正是脱胎于这次艰苦的“亚洲第一移”。到鞍钢工作28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15年,党员本色,丹心可鉴。郭明义早已成为工人心中的一面旗帜,只待迎风招展。敬业奉献团队的号召一发出,采场一百多名一线员工,齐刷刷报名响应。

        “就是冲着郭大哥来的!”所有“郭明义敬业奉献团队”的队员庄严宣誓:一旦遇到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或者大会战,团队成员将不计任务报酬,不讲任何条件,随叫随到,攻坚克难,确保矿山道路这一企业生产“血脉”的全天候畅通。

        两年,“郭明义爱岗敬业团队”日渐壮大,在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屡奏凯歌。以前,无论多重的担子、多艰苦的工作交给郭明义,后者都是一句“没问题”。现在,这三个字成了齐山采场所有一线工人的口头禅。

        热血传情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李树伟越来越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五年前,生意失利、进退维谷的他从外地回鞍山后,碰到了老同学郭明义。

        郭明义手中拿着一张表,李树伟扫了一眼,看到了一个不大明白的词:“造血干细胞”。在郭明义热情地向他介绍这张表代表的意义后,李树伟下意识地问了一句:“给多少钱?”

        郭明义笑了,“小伟,老想着钱,你得累死。”

        当时他确实活得很累。“那是我最颓废的日子。”李树伟说。人家打麻将,他也打麻将;别人晨起跑步,他也跟着跑步,但无论怎样,生活的混沌感仍然难以摆脱。奇怪的是,在跟着郭明义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加入了鞍山慈善义工之后,他忽然觉的心态不一样了。

        “麻友”看见他带着“慈善义工”的牌子,一拍他的头:“你闲得啊。”

        他就把头一梗:“我心里舒坦。”

        郭明义从1990年开始义务献血,2002年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年热血传情,他把越来越多人的血脉挽结在了一起。

        为工友搓澡宣传义务献血,在齐矿已是佳话。前后8次、规模达1700人造血干细胞捐献,郭明义“搓”出来的功劳不小。除此之外,郭明义还有别的“招儿”。

        为了表达对长期义务献血志愿者的感谢,鞍山市中心血站每次都会为献血者准备礼物。像郭明义这样的“资深”献血者,中心血站准备的是榨汁机、豆浆机这样的“大件”。但郭明义每次都要求把这样的“大件”换成若干块手表——血站最基本的礼物。中心血站副站长李莎疑惑了,“钱财对郭大哥一向是身外之物,他要这么多块手表干什么?”

        后来她发现,郭明义是要把这些手表送给工友,既资助困难工友,又宣传无偿献血,一举两得。

        这不是说教,这是道德示范。2007年2月,鞍山市临床用血告急。郭明义一场号召,百人响应。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来到齐矿采场,顿感措手不及,体检表差点都没带够,采血车就出动了三台。除矿山工友之外,下面的献血者尤其耐人寻味:

        齐大山邮局全体职工。他们认识郭明义,是因为他长年到邮局给困难学生汇款;

        复印社的打工者。他们认识郭明义,是因为他经常到复印社打印困难儿童资料;

        齐矿周边社区居民。他们认识郭明义,各人有各人的缘由,但都离不开“做好事”三个字。

        最好的宣传,却是无声。

        许平鑫,齐矿大型生产汽车司机,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无声的力量。2006年底,他参加了郭明义发起的第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回家一说,母亲强烈反对,“留后遗症咋办?”妻子也表达了顾虑:捐也行,但也得等我们要了孩子。

        许平鑫向她们说起了郭明义。20年热血真情,说得母亲和妻子都沉默了。

        这次坚持给许平鑫带来了人生中最有意义感和荣誉感的时刻——2008年12月,他被通知配型成功,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这是鞍山市第5例,全国第1066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表面上看是我救了他,其实真正救了他的人,是郭大哥。”许平鑫说。

        已然二十年。“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郭明义”三个字前的定语越来越多;“无偿献血应急服务大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三个字的后缀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郭明义作秀,装。李树伟怒了:“你也装一个我看看。你从七八岁‘装’到52岁给我看看?”他是郭明义的小学同学,知根知底。

        都有一杆秤。“持之以恒,一辈子老这样,我才跟着他。”

        铁肩道义

        钟明杰自己也觉得好笑,一开始老说郭明义傻,最后自己也成了这样的“傻子”。

        作为矿用生产汽车的轮胎供应商,他和郭明义经常打交道。一次在工作交接完毕后,郭明义说:“你开车捎我去个地方。”钟明杰发现,郭明义是去希望工程办公室,给贫困孩子捐钱。

        郭明义没钱,钟明杰知道。但为了孩子,郭明义什么都能捐得出来。2008年春节,矿业公司到他家走访,为他办了超市购物卡,他换钱捐了;2009年春节,齐矿奖励一台数码相机,他换钱捐了;2010年,他被评为鞍钢劳模,获得一万元嘉奖,又捐了。

        “一开始瞅他那样也生气。”但见了希望办的孩子,钟明杰心软了。后来,只要见到郭明义捐助贫困儿童,他也一定跟着捐助。这一捐就是四年。

        2010年3月,郭明义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辽宁某大学一个大一女孩因患尿毒症休学,清贫家庭面对28万元手术费一筹莫展。郭明义马上赶往鞍钢铁东医院。为他开车的,是钟明杰。

        郭明义说,“我去给孩子捐点钱。”

        钟明杰说,“那我也捐钱。”

        郭明义说,“我想给孩子捐个肾。”

        钟明杰咬咬牙说,“算我一个,我也有这么大的女儿。”

        两个人到了医院,把身上的钱都给了孩子家长。但因为指标不匹配,捐肾的事未能达成。

        陌生人给陌生人捐肾,这不是小说煽情,这是今年3月11日发生的真事。

        需要怎样的感召,才能让一个普通人有这样的道德勇气?钟明杰不知道。但他的体会显然更直观,“我发现只要我跟着郭明义做了好事,这一天吃饭、喝酒,不管干啥都觉特别的舒坦。”

        这说中了郭明义的“秘密”。别人说郭明义做好事无所图,郭明义说,“我有所图,我收获的是快乐。这样的快乐,你不做不能明白。”

        在郭明义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十几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郭明义的快乐。

        2008年3月,郭明义在鞍山团市委希望办的支持下,发起了以捐资助学为目的的“郭明义爱心联队”。现在,这个“爱心联队”成为了郭明义“爱心团队”的七个联队之一,也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队伍。在郭明义的感召下,截至今年7月底,“爱心联队”已经发展到2800人,累计捐资助学金额达到40万元,迄今为止共资助了1000多名特困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鞍钢的“80后”职工,都是“爱心联队”成员。

        一个人的“战斗”,迅速成为“集团作战”。2010年4月,在郭明义个人拿出三千块钱资助10个贫困的塔吉克族孩子后,“爱心联队”迅速跟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筹集了3万元爱心款,由两名志愿者代表亲自送到新疆喀什塔吉克族孩子寄宿的学校;2010年7月,郭明义开始资助独立照顾瘫痪母亲的小学生凡凡,“爱心联队”现已多次去孩子家里赠送必需品,并确定了长期资助方案。

        2010年8月11日,辽宁省总工会作出在全省职工中开展向郭明义学习活动的决定;8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郭明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郭明义还是那个郭明义,但他开始的道德接力,必将在中华大地上掀起波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