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家布里艾尔的铜、木结构作品《眩晕》,简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城市居民对绿色自然的渴望。
柬埔寨画家钦·索蒂的布面油画以围困村庄的熊熊烈火冲击观者的视觉,作品《不要烧毁森林》,以最直白的方式表达人类对生态保护的诉求。
干涸的土地,僵死的池鱼,无言叩问苍茫,中国画《子非鱼》以写实的画面叙述中国古代哲人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暗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人类恒久理念。
今天在中国美术馆揭幕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再次见证艺术超越国界、沟通心灵的美妙。本届双年展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85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用500多件作品,彰显人类保护生态、共建地球家园的责任与愿景。
生态·家园
呼应时代潮流 阐释文化立场
“生态与家园”,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开宗明义地宣示其举办目的和艺术取向——推动当代艺术家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其艺术作品向广大观众阐释保护生态环境和守护美好家园的文化立场。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总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吴长江表示,艺术的创作和表现离不开现实,同样,艺术兼具现实功能。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极具挑战,需要我们同舟共济,共同应对。本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对时代潮流的积极应和。
北京双年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已经走过7个年头,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切中潮流的生态主题,吸引了全球艺术家们踊跃参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说本届双年展送展作品来源多样、种类丰富。艺术家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产生了一批高水准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生态和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这正是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价值取向。
创新·共鸣
扎根现实沃土 坚持艺术本真
两幅智利的参展电子印刷品描绘的场景令人震撼:汹涌的海涛冲刷海岸残破建筑物留下印记斑斑的水位线。这是今年年初智利强烈毁坏性地震留下的痕迹,敏感的艺术家尼古拉斯·塞斯震后用相机把它记录下来。塞斯说,亲历天灾中生命的脆弱,才更深刻地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北京双年展给了我一个释放艺术感悟的机会。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生态与家园”获得了国内外艺术家的普遍认同和响应。策划委员会经过严格评审遴选,从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近4000名艺术家的1.2万余件应征作品中,评选出参展艺术家535名,562件参展作品。
在形式上,参展作品仍以绘画、雕塑形式为主,同时也吸纳了一些装置、影像等新媒体形式,更加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了“生态与家园”这一内涵极其丰富的主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说:7年前首届北京双年展提出创新:当代性与地域性,这一理念延续至今。艺术作品追求个性,倡导创新,在同一时空下必然交融而共鸣,产生精品,推动艺术的进取。
包容·和谐
开拓国际视野 折射中国精神
与往届相比,本届北京双年展除展览规模扩大外,“新面孔”的参展艺术家也很多。本届双年展另设智利特展和奥地利特展,将集中展示这两个国家风格鲜明的当代艺术。值得一提的是,智利特展的12位参展艺术家,多位都是2·27智利特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他们用摄影、装置等形式记录了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日常所见的生态危机,相信可以使观者感同身受。
奥地利方面在参展之余,对这次活动提升两国文化交流寄予厚望。正如奥地利教育、艺术和文化部长克劳蒂亚·施密特说,这次展览将激发中国民众对奥地利的文化热情,搭建双方心灵沟通之桥。北京双年展也将进一步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亮点。
双年展策展人桑福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设立和发展欣逢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兴盛之时,其兼收并蓄的风格,和谐高尚的理念,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交融,使得它的生命力正在蓬勃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