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部陆航某飞行训练团今年实现连续安全飞行55年,创造了全军部队安全飞行最高纪录。日前召开的全军陆航飞行安全工作会议,向全军陆航部队推广了他们的成功经验。
“少一块抹布不放飞”
有这样一件小事。那天,8架橘红色教练直升机整装待发。就在此时,一名机务人员发现,工具箱里少了一块抹布。团党委成员和飞行指挥员当即决定:不找出这块抹布,绝不放飞。
常言道,“祸患积于微忽”。他们之所以对一块小小抹布兴师动众,缘于他们“飞行无小事,事事关大局”的高度责任感。因为一块丢在机体内的抹布,可能引起机械故障,危及战友宝贵生命,危及国家巨额财产,甚至危及到一场战斗的胜利,故这个团的官兵都在战位上立下铮铮誓言:“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
航材仓库保管员是个不起眼的职位,工作简单而重复。可就是在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团保管员刘玉宝却因为一件很小的事荣立三等功。那天,刘玉宝在接收厂家发来的直升机发动机时,包装箱上鼓起的一个小包引起他的警觉,在厂家送货员提供质检报告,并反复担保不会有问题,且拆装过程费时费力的情况下,刘玉宝坚持开箱检查,结果发现,发动机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而变形。倘若刘玉宝没有仔细检查,没有坚持当场拆验,团队就会为此蒙受数十万元损失。
【启示】防微杜渐,细节决定成败
安全“险”中求
谈到来之不易的飞行安全成绩,该团团长程艳利深有体会:“抓飞行安全就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要在训练中多设想险情,多演练险情;只有提高处置险情的能力,才能真正克服险情。”
这年三月,春寒料峭。该团机场内,上百双眼睛紧张地盯着空中正摇摇晃晃往下降落的42号直升机。这是他们在假想液压泵失效的背景下,组织对刚刚列装的某型国产直升机进行无液压硬式操纵着陆科目的试飞训练。
无液压,就意味着这个两吨多重的“铁疙瘩”在空中失去任何机械助力,要完全靠驾驶员双臂的力量来操控。这在飞行中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特情。敢不敢练?团党委力排众议,决定“一定要把这个科目拿下来”,他们成立攻关组开展这次试训并取得成功。
成功的经验迅速推广。很快,全团每名飞行教员都熟练掌握了这项本领。此后十几年,这项本领让飞行员多次化险为夷。以此为突破,这个团先后组织力量对22个险、特情课目进行集中攻关,次次都带来训练质量的攀升,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安全无事故先进单位”。
【启示】以险砺剑,才能化险为夷
心里有本“明白账”
“检查地面电源开关”;
“检查NG表转速”;
“匀速推油门开车”……
在这个团,哪怕是开飞前简单枯燥的念单制度,就是有着数十年飞行经验的老机械师,也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
要保证飞行安全,必须严格规章制度。为此,他们建立一系列科学配套的安全工作动态预防机制:
——党委统筹协调机制。科学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严堵因忙乱造成的安全漏洞;坚持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安全工作动态,制定相应措施。
——事故预防创新机制。随时破解飞行训练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不断创新完善安全预防工作规章制度。
——群策群防反馈机制。疏通机关、支部、思想骨干三级信息反馈渠道,构建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信息反馈网络,形成了人人抓安全,时时防事故的良好局面。
——科学安全评估机制。在梳理人员、装备、管理、战备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静态、动态、回头看”的评估方式,把部队安全工作的底数搞清楚,让各级领导心里有本“明白账”。
安全工作动态预防机制的严格落实,促进了部队军事训练与安全工作的和谐发展。他们正确处置空中特、险情3次,及时发现故障缺陷985起,排除重大故障隐患121起,圆满完成飞行训练任务,为该型直升机的最终定型和批量生产作出突出贡献。
【启示】未雨绸缪,好机制才是真保证